简要回答

(新年讯)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玉兔香囊”春节期间“热销”海外

中新网兰州1月28日电 题: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玉兔香囊”春节期间“热销”海外

作者 焦艳

连日来,甘肃山区出产的非遗文创产品“玉兔香囊”在“全球过年节”网络平台上线,迅速走红大众。 一“亮相”就被抢购一空。 “玉兔迎春的寓意是美好的,而且手工制作的香包制作精美,送给朋友非常有纪念意义。” 南非华侨孙祥禄非常喜欢这款香包。

与流行的红、绿颜色不同,玉兔香包采用白底蓝花。 兔子的眼睛明亮而坚毅。 共有53道工序,凝聚着甘肃省庆阳香包刺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兰芳多年的心血。 她28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兔文化视玉兔为吉祥,融入手工刺绣后变得更加栩栩如生。 “小兔子蕴含着伟大的文化,希望能受到国内外朋友的喜欢。”

从乡村绣娘到“国际能工巧匠”,刘兰芳的刺绣足迹线上线下拓展到新加坡、韩国、英国等9个国家和地区。 在她看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将是未来的趋势,在线上将有巨大的发展机遇。

刺绣“成韵”、直播教学、香包数字化等成为刘兰芳近年来的主要方向之一。 “扶持山匠不易”“刺绣还能这样做”“延续乡村技艺,弘扬西北传统文化”……她的刺绣直播间吸引了上万人观看评论,一系列刺绣文创产品屡获Grab好评,销售一空。

传统刺绣传入世界,让当地绣娘感到兴奋和自豪,也促使刘兰芳不断创新产品内容和传播方式。 “为了让刺绣更好地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在图案、材料、造型等方面都进行了改进。” 她预言,未来中西文化也会融合,比如中国的生肖和西方的生肖。 星座,加入刺绣元素创造出不一样的火花。

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晓珍表示,中国农村旅游、电商直播等新兴产业正在不断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挖掘其文化内涵,整合文化资源并与时代接轨,开展产业化。 开发和创造适应现代人审美需求的新形式。 “庆阳香包、陶砚等非遗项目通过直播电商、产业商业模式、IP联名等打造了自己的文化品牌。”

“非遗商品化、市场化、全面普及,需要精准瞄准主要消费群体,传承人需要将其与现代技术、文化、审美相结合。” 王晓珍建议,首先树立非遗项目品牌,然后依托甘肃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合理开发非遗资源,形成当地地方文化产业,构建互利、协调、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格局。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地经济的关系,吸引更多人的关注,提升当地的美誉度。 (超过)

本文地址:https://www.cixiucn.com/cixiutu/11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