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回答

庆阳香包刺绣

庆阳香包绣是甘肃省庆阳市当地的传统工艺品。 根据剪纸图案,用彩线在丝织物上绣出各种图案,然后缝制成不同的形状。 内芯填充丝棉和香料,制成小巧玲珑、精致美丽的刺绣品。 品尝。 这种刺绣品称为香包,也称荷包,庆阳人称其为“书活子”。 作为庆阳地区端午节的古老民俗项目,它寄托着当地劳动人民驱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庆阳香包是兼容三维造型和二维刺绣的纯手工制品。 结构简单、不复杂。 按制作工艺分为“绌猌”式、卷线式、立体绣式、平绣式四种。

2006年5月20日,庆阳香包刺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渊源

香包,古称香囊,又称荷包。 庆阳当地俗称“千七”、“千儿”、“虚火”。 庆阳当地人一直沿袭着巧妇、娇妇制作香包的传统习惯,在端午节送礼,佩戴香包可以辟邪、吉祥。

庆阳香包绣广泛分布于庆阳8县。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的卫生习俗“熏蒸法”和新石器时期的服饰文明和朴素工艺。 其工艺成熟于舜命禹制作鲧服十二章的“衣画衣绣”时期。 明清时期最为盛行,民国至解放后的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全市。

庆阳香包刺绣工艺是一门古老的刺绣艺术。 是三维造型艺术与二维刺绣相结合的纯手工技艺。 三维造型技法和技法主要有三类:一是刺绣类。 第二种是卷筒式。 三是立体类,分为单面吊坠、吊坠、双面吊坠、立体吊坠和饰品。

庆阳香包造型古朴,但美观多样; 刺绣粗犷浑厚,具有浮雕和野趣,给人以原始生活的美感。 造型多样、变化多样,这既是庆阳妇女一代又一代对原创传统手工艺技艺的传承,也是个人技艺和智慧的再现。 大多以人类童年时期的多神崇拜和原始图腾为基础,以古代历史装饰为主要内容,以装饰为目的,既供观赏,又供佩戴。 款式以香袋为主,有挂件、袖件、桌件等。裙子、袍子、枕上衣等类型。

2002年,庆阳市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香包刺绣之乡。

连续五年举办的“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使庆阳香包民俗文化得到国内外认可,香包、刺绣的生产进入高潮。

2005年,“庆阳香包绣”被国务院公布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何美英被文化部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庆阳香包绣”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工艺

庆阳香包是兼容三维造型和二维刺绣的纯工艺品。

七七绣,又称隐针绣,其特点是将针线隐藏起来,形成形神兼备的完美造型,针线不可见。 这个过程包括创意、材料选择、剪裁和物体塑造。

线盘香包是由各种颜色的线盘绕成五角菱形而成。 工艺包括折壳、配色线、线整形、整理(即将成品线轴连接起来,挂上彩色流苏)等。这样做出来的香包可以随身携带,挂在身上。放在门口,或作为礼物送给别人,象征平安祥和。

立体绣香包内容复杂,形式多样,有单面挂饰、双面挂饰、立体挂饰等近400种款式。 制作过程包括构图、刺绣、彩染、缝合、后整理过程中还有打花、打花、扩背、打花、刺绣、造型、效果、修整等工艺步骤。 成品注重精神相似,不注重形式相似。

平绣香包风格敦厚、凝重、厚重、隽永。 分为断线绣、合线绣、分线绣,以及直针、编辫子、包缝、混缝、包缝、包缝、盘金、点线等绣法。 贴金、圈金等多种方法。

风格

庆阳香包一般有五种:

头戴式主要戴在儿童头上。 常用彩布、彩线制作虎头、猫头、兔头等各种造型。

这种动物形状的帽子是端午节期间佩戴的,可以辟邪、保护自己。

肩卧式多以虎、狮为图案,绣成头大身小、有爪无腿的虎狮,缝在小孩肩上,以辟邪。

胸挂款式繁多,内容复杂。 通常用两股彩色线将香袋连接在一起,挂在胸前的纽扣上。 小袋的范围可以从一两个到八个或九个。 内容多为吉祥的动植物,表达女性对幸福平安的祈望,还有五谷杂粮。 美好的愿望。

背包类型主要是“五毒背心”。 儿童上衣的背面缝有蛇、蝎子、蜥蜴、蜘蛛、蜈蚣等五种小动物的刺绣图案。 这些小动物有毒,但在端午节时佩戴在身上,表达了古人“以毒攻毒”的哲学理念和保护身心的愿望。

踏板多为鸟兽头形,如虎头鞋、猫头鞋、蝴蝶鞋等,这种香包的左右鞋是对称的。 在古代,左为阳,右为阴,体现了古代阴阳平衡的哲学。 寓意避邪自保,结成一对,共蹄飞翔。

图案

传统庆阳香包图案大致分为:

天地阴阳格局——日为阳,月为阴,上为阳,下为阴,男为阳,女为阴。 例如,古代官服上绣有海水和旭日图案,象征着人民希望君主清明、官员清廉。 富贵吉祥图——一生福禄寿全是人们朴素的愿望。 比如香包吉祥图上只绣了一只大公鸡,寓意吉祥如意。 还有四个香袋,里面有四个心形袋子,上面绣着四个季节的花朵,中间放着一枚钱币,寓意四季发财。 祝你好运,长寿模式。 比如“福禄寿”香包,绣的蝙蝠代表福气,鹿代表财富,然后绣上“寿”字,象征富贵长寿。 又如庆阳香包,绣有龟立羊或龟立马的图案,称为“羊一千年”、“马一千年”,寓意富贵与长寿。 。

爱情再现图案——“荷花鱼”、“凤戏牡丹”等香包内有龙、凤、牡丹、荷花、鱼等,象征爱情。 绣一只喜鹊站在梅花枝上,象征喜庆。 又如香包“老鼠啃葡萄”等,老鼠、葡萄、葫芦的刺绣都寓意着多子多福。

庆阳香包的用料很简单,就是一块布、一根针、一根线、一颗珠子。 面料多用丝绸或色布制成,线也多用彩线。

香包不仅有外表的美丽,更有内在的芬芳。 根据不同的装饰需要,香包内填充的香料也不同。 香味类型有催眠香、清爽香、清爽玫瑰香等。不同香型的香包可制成香包抱枕、汽车挂件、各类情人信物等。

艺术特色

庆阳香包以其质朴、原始文物丰富、工艺独特而区别于其他国内香包。 其显着特点是:

丰富的原生态文化

庆阳市位于黄河流域。 它是中华民族最早繁衍生息、繁衍生息的地方。 它有着深厚的古老文化,很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当地民间工艺刺绣蕴含着大量人类童年时期多神崇拜的痕迹和以龙、蛇、虎、鹿为图腾的原始文化痕迹。 很多香包都洋溢着巫神文化和阴阳平衡的古老哲学理念。 比如,用青布卷成盘绕的蛇,系上几朵梅花,就成为龙的化身。 它是龙蛇崇拜的残余,是当地民间刺绣中以龙蛇为图腾的原生态文化。

表现手法奇特多样

庆阳香包的刺绣技法多种多样,不讲究透视、比例; 不注重形象,只求精神相似; 夸张和变形以突出头部和身体。 各种动物香囊有头大身小、有头无尾、有头无脚、有头身无腿、长身短蹄、有爪无腿等。头部一般比身体大,有爪,无腿。 它既不是真实的图像,也不与身体成比例。 它完全是刺绣艺术家根据自己的艺术思维绣出来的。 庆阳女人对生活、对环境都很熟悉。 他们把身边最常见、最丰富的花木、虫鱼、鸟兽、日月、风云、楼阁、几何图案、文字等素材,当作自己的刺绣。类别。 一针一线、一把剪刀,栩栩如生的龙、凤、金鱼、胖娃娃、小虎、狮子、老鼠、蛇、青蛙、螃蟹等常见图案就漂浮在我们无比温暖的世界里。

寄托物品表达愿望、驱邪祈福

它是庆阳民俗文化永恒的主题。 庆阳香包的主要表现方式是用比喻、符号来表达志向。 例如,可以利用老虎、狮子的勇猛和力量来驱除邪气,保护自己的安全; 鱼和莲花象征男女之间的爱情; 葫芦、石榴籽多,寓意多子多福。 用枣、花生、龙眼、莲子的名称。 ,其谐音意为早(枣)会生贵(贵)子。

独特的审美观点

它不关注物质生活,而是从思想出发,运用意象手法夸张造型、变换姿势、变换视角,随意创作,这与专业艺术有很大不同。 很多专业艺术家认为不合理的事情,在庆阳民间艺术家看来却是合理的。 比如猫吃了香囊里的老鼠,猫的肚子上就绣了几只小老鼠。 在他们的观念里,猫吃了老鼠之后,老鼠还活在猫的肚子里。 香包两侧各有鼻子、眼睛,头前、后各有嘴。 这是他们对人体五种感官功能的理想化想象。

意义

每种香包都各有特色,五毒香包是庆阳最具特色的香包之一。 它洋溢着祛病求吉、祈福辟邪的象征意义,表达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追求。 “五毒”指的是几种动物,不同地区的定义略有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丑陋、恶心、可怕的动物,如螃蟹、蟾蜍、毒蛇、蜘蛛、蝎子、蜥蜴、蜈蚣、壁虎等。 等待。 “五毒”主题中经常出现的动物都是危险的动物,在古代社会被认为对生存构成威胁。 远古时期,人们对各种毒虫充满敬畏,因此赋予它们某种神性或魔性。 庆阳独特的“五毒”香包也借用了这种以毒攻毒的理念,保平安、祛除百病、危难时带来吉祥、保护健康。 它是人类生活艺术和审美的升华。 它是当地民间艺术观念中长期积累的本民族最原始的生命精神和信仰内涵。

白家衣是从各家各取一些布料,缝制而成。 每一块布都是由八卦幻化而成的八角花。 共有八卦,分别代表八卦、八卦、六十四卦。 孩子生下来,八字缺什么,就穿什么。 可以弥补一下。

还有一种香包叫“习水长流”,用竹子制成,外面用丝线包裹。 大多是婆婆送给儿媳妇的,寓意着要省吃俭用,有稳定的水源。 结婚时使用的香包也很有讲究。 男士香包称为“四灵喜锁”,女士香包称为“甜蜜锁”。 它们有七颗串着红线的珠子,代表七月和七月。 结婚时会交换它们,就像穿红线一样。 西式婚礼中交换戒指。

意义

纵观庆阳香包,传统色彩浓厚,工艺精湛,立体感强,动静互补,民俗意识深厚。 它们都有自己美丽的象征意义,是当地传统艺术的瑰宝。 庆阳香包作为当地民间端午节的传统装饰品,表达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美好愿望,具有祈福避邪的象征意义。 每一件作品都展现出生命与活力,表达思想与信仰,揭示人性与欲望。 当地民俗文化的内涵充分体现了当地劳动人民纯朴、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蕴含着中华古代文明博大、雄伟、阳刚的民族灵魂。

庆阳香包之所以有如此悠久的历史,主要是因为庆阳有着丰富的农耕文化和习俗。 农耕文化最显着的特征之一就是男耕女织。 在生产力相对发达的前提下,妇女不仅完成了编织、缝纫,还制作了一些工艺品和礼品来点缀自己的生活,连接着感情。 香包就这样诞生并广泛流传。 这些香包让人感受到原始生活的壮丽,蕴含着古老哲学的奥秘。 其内容包罗万象,大多以人类童年时期的各种崇拜和原始图腾为主题。

庆阳香包是一种传统工艺,主要传承人有李秀娥、何美英等。庆阳香包刺绣面临着手工制品被现代仿制品替代的局面。 刺绣工艺已逐渐失传。 极少数懂民俗文化的工人大多已经退休。 研究人才严重短缺,后继无人。 急需救援和保护。

本文地址:https://www.cixiucn.com/cixiutu/1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