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回答

蜀绣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蜀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蜀绣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 它以柔软的缎子和彩丝为主要原料,采用独特的刺绣工艺绣制被套、枕套、衣服、鞋、屏风等。 蜀绣的刺绣技艺和针法特点可以概括为:“针法工整,线光亮,紧柔,捻结完美”。 所谓“车”,是指刺绣的关键部位,如动物的眼睛、花朵的花瓣等,针法从中心开始,逐渐向四周扩展。 所谓“捻”,是指用不同长度的针法,从绣图的外围向内逐渐加针或减针。 这种独特的刺绣手法,使绣品舒展舒展,浓淡适中,疏密得体。 因此蜀绣往往具有水墨写意的艺术效果。 成都蜀绣厂生产的蜀绣艺术珍品中,最著名的作品当属条纹屏风《鞭蓉鲤》。 本品为纯白色缎料,以数朵粉色鞭花为底色。 七条肥硕的鲤鱼,大小不一,前游后随,摇头摆尾自如。 似乎有的在动,有的静止,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沉在水底,层次分明。 1981年,蜀绣作品参加四川省出口商品展览会,并在美国费城展出,受到好评。 同年,在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大赛中,蜀绣作品荣获银杯奖。

蜀绣又称“川绣”,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 蜀绣的制作历史悠久。 蜀绣以柔软的缎子和彩丝为主要原料,有100多种针法。 充分发挥了手工刺绣的优势,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 蜀绣的题材多为花、鸟、走兽、虫、鱼、人物。 除绣屏外,还有被套、枕套、靠垫、桌布、头巾等明式家具。 早在汉代(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蜀绣之名已享誉天下。 汉朝政府还在成都设立“晋官”进行管理。 汉代至五朝十国时期(公元907-960年),四川相对稳定的局势为蜀绣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刺激了蜀绣产业的快速发展。 到了宋代(公元960-1279年),蜀绣的发展达到鼎盛,刺绣产品无论是工艺水平、产量还是精美程度都在世界上无与伦比。 清代中叶(公元1644年—1911年)以后,蜀绣逐渐形成产业。 当时,各县政府成立“工励局”,鼓励蜀绣生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四川成立了成都蜀绣厂,使蜀绣技术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技术不断创新,品种日益增多。

蜀绣起源于川西民间。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严谨细腻、明快流畅、构图清晰、丰富圆润、鲜艳的色彩。 蜀绣作品选材丰富,有花卉、树木、飞禽走兽、山水、鱼虫、人物肖像等,针法有12大类122种。 常用的针法有晕针、散针、滚针、割针、混针、沙针、盖针等,讲究“针迹整齐、线亮、紧软、翻折”。 刺绣的种类很多,有被套、枕套、衣服、鞋子、屏风等,有大条的,也有小片的,都是精美的艺术品,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

本文地址:https://www.cixiucn.com/shipin/1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