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回答

金景芬彩绣石榴花白头卷,民国,长102厘米,宽43厘米。

此幅画卷为20世纪著名刺绣大师金景芬所绣。 作品在天然缎面上绣有石榴、白头翁、湖石、花卉等图案。 装饰方法采用二至三种颜色的晕、退相结合,并采用平针、叠绣、平定针、散定针、缠针、挑花、缝合等针法。 画上墨线绣有“石榴花开三千岁,青鸟白头飞。金景芬、灿轩女士手书”,钤印“金景芬印”、“灿轩女士”。 ” 都绣有红色。

此画吸收了清代画家恽寿平的“无骨设色”风格,也采用工笔,强调写生与表现力并重。 器物写实,色彩淡雅,清晰明亮,铅去无踪。 花鸟之趣和湖石的凹凸明暗肌理在绣面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品构图稳定,色彩自然和谐,图案精雕细刻,充分体现了金景芬高超的刺绣技艺,是她的代表作之一。 金景芬(1885-1970),20世纪中国著名刺绣大师,原名蔡贤,是著名刺绣家沉寿(1874-1921)的学生。 金景芬的刺绣享誉海内外,多次获奖。 又称“白头鸭”。 鸟纲,鸭科。 体长约19厘米,头顶黑色,眉毛和枕羽白色。 老鸟的枕羽更白,故名“白头翁”。 背部和腰部羽毛多为灰绿色,翅膀和尾部略带黄绿色,喉部白色,胸部有宽阔的灰棕色条纹,腹部灰白色,夹杂着黄色——绿色条纹。 性喜群居,繁殖季节雄鸟善于鸣叫。 主要以田野、竹林中的昆虫、杂草种子和果实为食。 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常见的留鸟。 古建筑绘画技法。 图案轮廓内的底色,先平涂浅色小色(彩绘中用得较少、较淡的颜色),然后再涂上与小色同色相的深色。图案的中间或一侧。 图案的层次从外到内依次为白、浅、深。

刺绣的基本针法之一,也是各种针法的基础。 平针是将绣线在花样中排列均匀、整齐,不重叠、不露底。 线的粗细应一致,才能达到绣面针迹均匀、整齐、平整、密的艺术效果。 即平组针,是传统刺绣针法中的一种针组。 缝合方法采用分层式,将后层绣线嵌入前层绣线中间,将丝线紧紧夹住,使绣面光滑,色彩过渡自然,和谐。 这种套管针主要用来表达块状图案。 苏绣主要针法之一。 它始于唐代,盛于宋代。 明清时期进一步发展,流传广泛。 按图案的表现效果可分为平套、定套、松套等。 1、平套针。 分皮按照图案绣制:第一层皮镶边,外缘整齐;第二层皮镶边,外缘整齐; 第二层皮称为“盖”,在第一层皮的线条中间插入一根每隔一针一针的细针,覆盖第一层皮的十个部位。 分成八份; 第三皮线的长度与第二皮线的长度相同。 每一针均嵌入第二皮线中部并与第一皮线尾端连接。 每一张皮都这样绣,直到图案结束。 针迹要整齐,丝线要夹紧在一起,使镶嵌色彩光滑,绣面光滑。 二、套针。 与平袖大致相同。 由于定袖是用来绣圆形图案的,所以绣时第一层皮的外缘要整齐,长度向内不均匀。 外缘的针迹应稍稀疏,内缘的针迹应较密。 每针应彼此相对。 在圆的中心,最后一张皮的针迹集中在圆的中心。 针应该隐藏在圆的中心附近。 越靠近圆心,藏针越多,直到绣满为止。 3.散针法。 是苏绣鉴赏品中最常用的针法,也是应用最广泛的针法之一。 其主要特点是头皮外缘整齐,针排列密集,内长短不均。

常见的刺绣针法之一。 等长的线(第一批除外)交错排列,批次重叠,针迹相互嵌入,由外向内进行刺绣。 针刺方法为:第一批用扁针剪出边缘,外边缘对齐,内长度不同。 长、短线之差约为长线本身长度的2/10,针排列密集。 第二批是“一套”针,以一针一针间隔的等长线排列。 这些线应覆盖第一批的约 8/10。 第三批与第二批相同,但必须嵌入第二批之间并压在第一批上,以此类推。 最后一批绣时,外缘要绣均匀。 由于其线条结构灵活,丝织流畅,能细腻地表现花草树木、山石羽毛等物体的生动姿态。 它是直绣的一种,用短线缠身绣制。 纹路方向一致,均匀密集,边缘整齐。 这种绣法多用于花朵和叶子的小茎,适合单色形状。 中国传统刺绣的基本技法之一。 将线缠绕成小绣花针,就像种子一样。 由古代锁绣发展而来,多用于绣花心。 缝合是一种缝合技术,一次一针收紧绣花线以加固它们。 恽寿平(1633年—1690年),又名葛,又名征叔,又名南田、白云外士等,武进(今江苏常州)人。 早年画山水,画风为宗原人王蒙。 其笔法清丽飘逸,意境苍凉静谧。 后改画花鸟。 远师宋代徐崇嗣,近师明代。 他注重写生,发展了无骨技法。 他所画的花鸟鸟鱼很少用笔勾画,主要以墨色直接染色为主,追求事物的自然之美。 他一洗以前所学的画法,对后世花鸟画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开创了“常州画派”。 与王时敏、王建、王翚、王元期、吴历并称“吴云四王”,并称“清朝六大家族”。 中国画技法名称。 这些物体不使用墨水作为基础,而是直接用颜色来描绘。 相传为南朝梁朝张僧繇所创,唐代杨胜善此法。 明代董其昌、兰英等人仿制。 TAG标记时间:0.058387994766235秒

本文地址:https://www.cixiucn.com/shipin/1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