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回答

中新网兴安盟5月31日电 题:探访“中国蒙古刺绣文化之乡”:草原绣工用针尖刺穿贫困

作者 马志远 张林虎

一根小绣花针,帮助289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人均年收入2000元; 一根彩色丝线将26000名女性与蒙古族传统刺绣文化联系在一起。 这是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中旗发生的故事。 近日,记者探访了科尔沁草原上的“中国蒙绣文化之乡”。

蒙古族刺绣起源于宫廷,已有数千年历史,在克右中旗有着深厚的民间基础。 2016年以来,科右中旗将蒙古刺绣作为产业扶贫重点。

白晶莹出生在一个传统的蒙古家庭。 她的母亲和祖母都是著名的刺绣大师。 她从小就练就了熟练的刺绣技艺。 作为当地蒙古刺绣行业的带头人,她几年间走访了克右中旗12个苏木乡、173个嘎查村,举办了130多期蒙古刺绣培训班,让女农牧民掌握了就业技能在他们家门口。

起初,一些农牧民对刺绣不感兴趣,她就一次又一次地来做思想工作。 由于没有钱买图案,她用白纸自己设计、绘制刺绣图案。 刺绣产品有1072种,7000多个刺绣图案,全部是她一个人亲手制作的。

“从小到大,我就一直在做一些实用的家居服、衣服、衣服,我想一步一步地教给老百姓这门刺绣艺术,让他们能用这门手艺赚点钱,增加收入。”他们的收入。” 白晶莹告诉记者。

在刺绣扶贫车间工作的“一级绣师”梅蓉就是受益者之一。 她告诉记者,以前她都是带着妈妈到处上班,现在刺绣给她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我以为我这辈子打工可能只是为了谋生,但现在对我来说,刺绣不仅仅是一份赚钱的工作,它对我来说是一门艺术,一门我永远学不完的艺术。” 何美蓉告诉记者,“而且不仅仅是我,全旗2万多名绣工都受益匪浅。”

在白晶莹的努力下,分散在草原上的绣娘们聚集到了一起。 他们用一双巧手,把“中国蒙古刺绣文化之乡”的荣誉带回了克右中旗,让蒙古刺绣成为了当地的特产。 一张独特的名片,为自己“绣”出美好的生活。

记者走访内蒙古自治区多地发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蒙古刺绣等优秀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保护和传承,成为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增加他们的收入。 (超过)

本文地址:https://www.cixiucn.com/zhenfa/1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