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回答

摘要:苗绣是苗族古老的传统手工艺艺术,是苗族服饰的主要装饰。 苗绣的每一个图案都是苗族人民情感的表达,寄托着苗族美好的愿望。 苗绣的造型和色彩展现了苗绣独特的艺术鉴赏力。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实生活中的手工技艺逐渐被机械制造所取代。 苗绣这一古老的手工艺艺术也不例外。 基于此,本文对苗绣图案艺术进行了简要粗浅的研究。

关键词:苗绣; 图案艺术; 继承与保护; 创新应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服饰和色彩自然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在各民族自身特点、风俗习惯、地域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各民族服饰的图案、色彩都有各自的特点和独特的风格。 苗绣图案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不可替代的艺术瑰宝。 苗绣不仅为民族历史研究提供了很高的价值,也为当代设计、绘画等领域提供了极大的参考和参考价值。

1 苗绣的历史

1.1 苗绣

苗绣的制作工艺非常精致,充分体现了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技艺和深厚的民族历史底蕴。 无论是苗绣图案还是其所代表的物体内涵,都有其独特的艺术内涵和价值。 苗绣构图严谨,色彩独特,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风格。 最具代表性的是湖南湘西自治州和贵州黔东南州的苗绣。 这两个地区的苗绣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自己独立的美。 刺绣工艺非常精湛。 刺绣作品的一针一线都流露出苗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少数民族人民的劳动成果。 和智慧的结晶。

1.2 苗绣图案

在贵州苗族聚居区,苗族老人所穿的裙子有三种,代表着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传说。 第一种“迁徙裙”共有81横纹,分为九级,也就是说蚩尤有九个儿子,每个儿子又生九个儿子。 共有81个儿子,是九黎部落; 第二类是“三母河裙”,指苗族在蚩尤战败后,跨过黄河、长江、嘉陵江迁徙,这就是“三母河”; 第三种是“七河裙”,意思是他们的祖先经过七条河流迁徙。 此外,苗绣中还有“星花”、“蜘蛛花”、“虎爪花”等,分别描述了不同的历史传说。 苗族刺绣图案以各种动物、花卉、植物、树木的形象为主。 也可以说,苗绣图案是一种图腾文化,代表了苗族民族的历史,对于记录、见证和传承民族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3 苗绣技艺与材料

苗绣是苗族妇女所做的。 不同地区的苗绣针法有很多种,如十字绣、平绣、断线绣、辫绣、皱绣、堆绣、籽绣、缠绕绣、绞花绣等,每种绣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 各地苗族虽然是同一民族,但事实上,不同苗语之间仍然存在沟通障碍。 因此,刺绣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 比如贵州松桃县就属于武陵山脉,松桃苗绣也具有武陵文化的气息。 松桃苗绣的主要制作材料有纯丝、硬缎、软缎、绣花开纱以及各种彩色丝线、毛线等。 传统的松桃苗绣技法通常分为剪绣、画绣、挑花绣三大类。 剪绣就是用纸剪出图案,贴在绣布上,然后用丝线绣制。 配色和拼接方法是根据图案的特点来确定的。 刺绣时,先用笔蘸白汁在彩布上描出图案,然后将描有图案的彩布放在花担上拉伸,然后用彩线进行刺绣。 刺绣也叫十字绣,是用数根纱线在布上刺绣。 这种类型的缝合也称为刺绣或十字绣。

2 苗绣图案的艺术分析

2.1 图案颜色

苗绣图案丰富多彩,有深沉沉稳的藏青色、喜庆热烈的红色、活泼灵动的五种颜色。 勤劳的苗族妇女,用代代相传的手工艺进行个体劳动时,不仅继承了先辈们传承下来、沉积下来的共同的审美观念,而且自然地表现出了因地域差异而产生的刺绣作品的艺术效果。个人艺术水平。 以及图案颜色的差异。 苗绣的色彩倾向因地区而异。 例如,黔西乌蒙山区的苗族服饰大多采用白色材质,刺绣图案以红色、橙色、金色为主。 红、黄、白三种颜色穿透力极强,视觉冲击力极强。 在广阔的山林中很容易发现它们。

2.2 模式组织

苗绣的图案组织形式所遵循的审美原则,也是贵州少数民族刺绣图案所普遍遵循的。 对称和平衡是由人们对原始图案的模仿决定的。 自然界中,无论是动物、人,还是花草树木,对称与平衡无处不在。 刺绣图案来源于人们生活、工作的印象。 服装上的刺绣起到点缀的作用。 由于人体的对称性,装饰图案也必须讲究对称。 刺绣图案的组织形式也有音乐的强慢节奏,如图案的长短、大小、直线度、明暗等节奏对比。

2.3 模式语言

苗绣图案的艺术语言可分为几种类型。 首先是具体图案的艺术语言。 苗绣图案的“具体”是相对的,以人物、动物为题材。 然而,这些图案并不是现实生活的再现,而只是通过人与动物的关系来表达某些思想。 这类刺绣图案中的人物、动物表情生动、动感十足,具有强烈的绘画表现特征,如断线绣、平绣等。二是半抽象、半具象图案的艺术语言。 苗绣的多种绣法中,以十字绣的几何图案应用最为广泛。 其图形多由“十”字、“米”字、群花、小点和斜线组成,采用几何图案。 图案生动地表现了各种人物、动物、植物。 例如,黔中贵阳花溪苗族的十字绣绣法,是由许多“十字”点组成线和面。 它在构图上突破了通常的“网格框架”,多以“十字”框架划分,形成方形对称。 几何图案,或延伸为放射状图案。

三、苗绣艺术的生态地位及传承与保护

3.1 苗绣艺术的生态现状

苗绣艺术的生态现状与许多其他传统手工艺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特别是苗绣艺术在一些苗族地区已经濒临消失。 究其根源,苗绣保护工作力度不够,保护观念或意识淡薄,技艺传承人的空缺是主要原因。 当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信息的高度发达,让原本在大多数人心中神秘的苗族古寨变得触手可及。 苗族的生存环境与过去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加之人们对历史文化保护意识的觉醒较晚,以及快节奏的社会生产、经济利益的诱惑等环境的变化。 古代苗绣的数量已经越来越少,苗绣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一些苗族地区的刺绣技艺正面临失传。 如今的苗族年轻人和大多数其他民族的年轻人一样,大多选择外出打工,没有时间和精力传承传统技艺。

3.2 苗绣艺术的传承与保护

苗族虽然历史悠久,但只有独立的民族语言,没有独立的民族文字。 因此,苗族的历史和传统文化都以语言、歌曲、传说等方式记录下来。 苗族起源于黄帝时期的“九黎”和尧舜时期的“三苗”。 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苗族创造了苗服、银饰、苗绣等珍贵的传统技艺。 不同的苗绣图案有其不同的艺术内涵和存在价值。 苗绣制作构图清晰有序,色彩独特,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风格。 对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苗绣艺术的传承和保护与其他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是一样的。 想要让苗绣走出今天的困境,我们不仅要把保护和宣传停留在口头上,更要把苗绣的保护和传承落到实处。 在实践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设立苗绣保护传承专项资金,建立专门的苗文化博物馆,开展苗绣古件或民族服饰的专业收藏,按月或每月向苗绣传承人持续发放适当资金。以年度为基础。 至少可以保证基本生活的现金补贴,以鼓励苗绣技艺传承人坚持原创刺绣,努力提高苗绣品质; 其次,举办苗绣展览、苗绣主题服装设计大赛等,让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民间艺术爱好者和研究人员充分了解苗绣的独特魅力和苗绣深厚的艺术内涵。艺术; 三是以苗绣为亮点,发展当地特色旅游,将苗绣项目作为重点推荐旅游产品。 此举不仅可以增加经济效益,还可以大力弘扬苗族文化和苗绣艺术; 四是大力开发苗绣市场,增强苗绣批量生产能力,把苗绣带入大众商品交易市场,让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古老的苗绣,亲身体验古老的魅力苗绣——“身体上的历史”。

4 苗绣图案的当代设计应用

4.1 苗绣艺术与当代艺术

苗绣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与当代人的审美有很多共同点。 苗族妇女在刺绣中都追求形象的自由组合,使图案物体的体积被完全消除,只留下多种颜色的线和面在底布上有机地叠加和堆积,形成独特的艺术造型,使得整个画面呈现出一个不间断的运动过程。 这种奇异而大胆的想象所形成的空间、氛围、尺度,往往呈现出一种奇异的艺术美感。 苗绣这种特殊的表现手法,对于当代艺术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借鉴。 苗绣中的抽象造型与西方“立体主义”艺术以视觉想象为基础的特征相似。 甚至在苗绣中你还能找到马蒂斯、毕加索的气息。 这就是民间艺术独特的精妙之处。 苗绣否定了对现实的刻板机械的再现。 它追求独特、自由的艺术个性,体现了苗族人民的美好理想和追求。

4.2 苗绣图案与当代设计应用

苗绣图案不仅应用于当代服装设计中,也广泛应用于当代视觉传达设计中。 比如台江姐妹节,本次活动的海报设计、请柬设计、门票设计等都融入了苗族围裙刺绣的元素。 其他名片、纸杯、手提包等也加入了一定的苗绣。 元素。 另外,在苗族人心中,“龙”具有无穷的神力,决定着部落的兴衰。 因此,苗绣中的“龙”形象也是千变万化的。 因此,皮雕艺术不仅要继承苗绣中“龙”多变的形态,还要传达其“意”,传承其“神”,并通过皮雕艺术更好地传达古老传统的“龙”文化。皮革雕刻。 这种正面刺绣元素也适用于皮雕艺术。 当代皮雕艺术通过借鉴和延伸苗绣花卉图案,充分融合了苗绣传统古老的吉祥元素,传递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 此外,苗绣图案还应用于当代室内装饰中,以达到疏离空间、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目的。

5 结论

苗绣是记录苗族悠久历史的独特方式。 充分体现了苗族自由、乐观、豁达的民族性格。 无论对于民族历史研究还是当代艺术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艺术参考价值。 因此,有效传承苗绣艺术具有重大、不可替代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参考:

[1] 罗杏梅. 黔东南西江镇苗绣图案艺术研究[D]. 中央民族大学,2012。

[2] 杨再伟. 贵州苗族原始刺绣图案的艺术特征[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01):282-283。

[3]于洋洋. 黔东南苗族刺绣图案在针织服装中的设计创新研究[D]. 北京服装学院,2015。

[4] 梁恒. 湘黔苗绣装饰图案元素研究[D]. 湖南大学,2007。

[5]苗艳荣,高杰. 苗绣图案蕴含的中国传统艺术辩证法[J]. 包装工程,2012(14):135-138。

[6] 陈玉柱. 贵州台江县苗绣图案元素在室内软装饰中的应用研究[D]. 云南艺术学院,2015。

作者简介:黄波(1987-),男,湖南怀化人,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昆明艺术职业学院传播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摄影。

本文地址:https://www.cixiucn.com/cixiutu/2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