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回答

云南省大理市海东镇是一个纯白族小镇。 自古以来,勤劳智慧的白族妇女从小就喜爱剪纸刺绣等传统手工艺。 过去,每个年轻女子出嫁前都要绣几十双绣花鞋和几套白族绣衣。 总之,手工刺绣与白族妇女的生活息息相关。 他们的围裙、头上的发髻、脚上的鞋垫、床上的枕头、帐篷的边缘都离不开刺绣。 会绣花已成为白族衡量女子才华的重要标准。 因此,传统的白族妇女都擅长刺绣。 干完农活、做家务后,他们在一起做的最多的就是刺绣。 在长辈的影响下,海东女孩从小学习刺绣。 刺绣是从粘贴图案开始的,所以大多数妇女也会剪纸。 剪纸特别擅长的人,往往要给别人提供图案。 有些妇女还靠裁剪和出售图案谋生。 遗憾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特别是近十几年来,海东白族妇女的传统生产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穿着传统服饰的人越来越少。较少的。 加之十字绣、机绣的流行,年轻一代逐渐远离剪纸刺绣,传承千年的手工剪纸刺绣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丢失的。

56岁的杨惠英是大理市海东镇文武村人,是一位自幼喜爱剪纸、刺绣的妇女。 几十年来,她从未放下过手中的剪刀和针线活。 由于她善于学习,勇于创新,懂得持之以恒,成为海东乃至大理剪纸刺绣界的名人。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她的有意引导和悉心教导下,儿媳妇和女儿也走上了与她一样的道路,一家三口共同肩负着弘扬和传承白族优秀文化的重任。 。 共同的兴趣、远大的理想和追求造就了一个幸福、完美的家庭。

杨惠英是家里的顶梁柱。 她继承了白族女性的智慧、勤劳、贤惠、豁达。 在她的精心经营和经营下,一家人效仿,和睦相处。 民族品牌作坊,客流量不断,生意兴隆。 杨惠英的家建在海东农贸市场。 临街有很多商店。 一间房间有四台不同型号的缝纫机。 这是杨惠英的主要工作室。 其他有的是窗帘店,有的是鞋店。 有些是床上用品专卖店......拥有令人眼花缭乱的产品和您需要的一切。 走进里面,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展厅,里面摆满了杨惠英、儿媳、女儿获得的许多荣誉证书,还有她们的剪纸、刺绣作品,如杨惠英多年来收藏的传统服饰和各类刺绣品。

杨惠英虽然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但在剪纸工艺上善于学习、敢于创新。 她立足本民族,借鉴其他民族优秀剪纸作品,创作了大量窗花和喜庆婚礼剪纸作品。 她所剪的作品中,围裙脚、绣鞋纹、提手香袋、枕帐边等图案是白族新娘出嫁、妇女装饰衣服所必需的。 仅围裙就有200多种图案。 她的剪纸图案内容丰富,造型生动,有的还保留着南诏原有图案与唐代流行图案的双重组合风格。 她设计创作的花鸟鱼草窗纹有《双凤朝阳》、《鹿鹤同春》、《鸳鸯戏水》、《龙凤呈祥》、《鱼逢》等。年”等,只与龙有关。 比如,有二十五个空心断面、上百片龙鳞,都必须一刀才能切出来。 这些图案立体效果强烈,线条生动流畅,深受当地人的喜爱。

一个普通的白族农妇,因为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执着追求,用手中的剪刀剪出了多彩的人生,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2002年5月,杨惠英被聘为省级白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艺术艺术家); 2006年5月,她被评为“大理州民间艺术大师”,从此专门从事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 潜心研究,致力于白族传统文化的挖掘、收集和整理。 同时,参加云南民族文化代表团参加世博会、“越中色彩”民族文化交流等大型活动,多次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奖项; 他尽心尽力培养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 由于他的努力,他先后被云南艺术学院、云南民族大学、大理大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民族工艺学院聘为“特聘专家”,并被聘为“特聘专家”。海东中学农村少年宫白族民间手工艺培训班长期教师。 迄今为止,共培养市刺绣剪纸传承人1名,得到了有关专业部门和社会的充分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013年、2018年当选大理州第十三届、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15年荣获“大理州最佳五个文明家庭”,2016年荣获“大理州最美家庭”。

最让杨惠英自豪的不是自己的成就和荣誉,而是她的剪纸、刺绣技艺传给了孩子们。 苏宜兰,32岁,是杨慧英的儿媳妇。 她出生于大理市上官镇大排村的一个白族家庭。 受家庭影响,她从小学开始学习白绣。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白族传统刺绣有了更深的热爱和更多的理解。 高中毕业进入社会后,她能绣鞋垫、手帕、腰带等小产品。 苏依兰从小就喜欢跳舞。 高中毕业后,她全职在大理苍儿艺术团、大理旅游集团游轮公司从事民族舞蹈表演工作。 在此期间,她从未停止过白绣的练习。 结婚后,由于婆婆杨慧英的指导,苏依兰掌握了更多的刺绣技艺,很快就接手了家里绣坊的生意,全职从事刺绣,成为了婆婆。 -法律的得力助手。 为了适应新形势和市场需求,苏依兰认真研究机绣产品的特点,与婆婆一起改进白绣的款式,生产出了一批手工绣产品。和机绣。 例如,在窗帘制作中,我们尝试根据客户的需求添加一些传统的白族刺绣图案,结果得到了大多数客户的好评。 为此,苏依兰计划广泛推广此类产品。 比婆婆更厉害的是,苏以兰还能歌善舞。 她已成为大理大本曲宣传团的骨干演员,经常随团到各地演出。

俗话说:青春源于蓝色,且胜过蓝色。 经过几年的努力,苏依兰的刺绣技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 2015年3月,她被大理市文化体育局正式命名为“大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她和婆婆的作品参加了“第十届中国大理茶花博览会”茶花文化产品展。

现年33岁的杨雅慧从小就受到母亲杨慧英的教育和影响。 上小学时,她就能剪出一些简单的图案。 高考时,她选择了离家最近的大理大学视觉传媒专业。 她希望在学习之余,能经常得到母亲的指导,推广白族剪纸刺绣。 大学一年级时,杨亚辉在大理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展出50余件剪纸、刺绣作品,迈出了民间艺术创作最重要的一步。 2010年1月,作为助教参加云南艺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园”活动。 同年2月加入大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艺术家协会。 2010年7月大学毕业后,我开始从事广告设计工作。 在很多广告中,我巧妙地将剪纸元素融入到作品中。 2015年3月,杨亚辉和嫂子苏依兰被大理市文化体育局正式命名为“大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2015年12月至2016年1月在云南艺术学院参加文化部“中华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群研究培训计划”培训班。 2016年1月,她提交的《大理海东白族新娘回衣》入选由云南省文化厅、省文化产业办公室、云南艺术学院主办的“云南民族服饰展”。 2月,杨雅慧与母亲杨惠英、嫂子苏宜兰参加“第十届中国大理茶花博览会”茶花文化产品展。 3月,杨雅慧和妈妈参加云南周末文博会-大理专场演出活动“情苍洱,梦乡愁”。

杨亚辉出生于艺术世家,接受过高等教育。 为了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她主动放弃了广告公司的工作,跟随母亲学习传统剪纸,创办了“云间一秀”工作室。 她说:“我们不希望这些传承了几千年的手工艺消失,希望大家的生活不再有手工的温暖,未来的精品只存在于博物馆里。” 她鼓励通过现代商业运作将白族剪纸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杨门女将军”杨惠英是海东白族人民的骄傲。 她坚持了几十年,一路艰辛,但从未放弃。 她一生致力于浇灌白族剪纸刺绣这朵奇葩。 她剪出了生命之花,绣出了幸福的家庭。 新一代传承人勇担责任,共同前行,一定会创造出更加精彩的生活,绣出更加壮丽的画卷。

本文地址:https://www.cixiucn.com/cixiutu/2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