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回答

马六绣自幼传承至今。

马六绣工

飞针、走线熟练而精准。 以光的手法,幻化出精致多彩的绚丽世界。 香包、围裙、壁挂……栩栩如生的作品流淌着古老的传统技艺。

马六绣是广元市朝天区马六、鱼洞、林西、孝安等地区流传的刺绣的总称。 那里的居民就地取材,仅使用简单的针、线、布,通过黑、白、红、蓝等土布和彩色棉线,与不同明暗颜色的冷暖色块组合,完成刺绣。产品。

马六绣不需要稿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六绣代表、传承人张菊华告诉封面新闻记者,马六绣绣的图案有农耕收获、婚礼礼仪、爱情婚姻,或者是人物、鸟兽等,各种颜色。 马柳绣的传统图案有“清官出巡”、“老鼠嫁女”、“八仙渡海”、“喜鹊闹梅”、“凤凰戏牡丹”、“狮子滚绣球”等.,在选材上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 在马六乡,人们把刺绣称为“甲花”。 “‘框架’是马六绣中最基本、最传统的针法,还有十字绣(内外花)、扎花(刺绣)、串花、浮花、贴花、滚边等绣法。 ……”

“麻柳绣不需要打稿,需要数‘经纬线’,也就是底部的丝线,来确定图案的大小和位置。” 张菊花说,学马六绣,首先要学会找中心。 将一块白布折成四块豆腐块,找到中心位置,开始缝合。 然后数线,横数三针,抬三针,挑三针,三针后一侧就变成一朵花了。 “绣团花时,是一根线完成的,针从中间开始,绣完后,针又回到原点。”

“马六绣的绣工们一般会在过年前绣一些香包,今年绣什么动物图案就绣什么,以求吉祥,寓意来年风调雨顺、万事如意。” 张菊华说,“最常用的图案是狮子,它不仅可以辟邪,而且还有喜庆、祥和的寓意。”

女生马六结婚前必须具备的技能

从古至今,马六绣的传承大致相同。 它由亲戚口口相传,以针为笔,以布为纸,代代相传。 张菊花说:“马六的女孩子从小就开始练习刺绣,四五岁就开始练习。 到结婚时,他们已经掌握了马六绣的各种针法。” 在马六地区,人们通常会根据姑娘的针线技艺来判断谁的姑娘技艺高超。

20世纪80年代,马六乡3000多名妇女中,擅长刺绣的就有1300多人。 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马六姑娘出去打工,能绣出好作品的人越来越少。 在张菊华看来,刺绣不仅是工艺的传承,更是当地历史文化的传承。 “这么精美的麻绣,在我们手里不应该失去人气!我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因为我心里对麻绣有一种常人无法理解的情结。”

在张菊花等绣工坚持的带动下,马柳绣逐渐名声大噪。 2003年,马六乡将马六刺绣纳入当地学校课程,教授马六刺绣文化; 2008年6月,马六绣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同年,马六乡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13年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马六绣展荣获“太阳鸟”最佳展览奖……曾经默默无闻的马六绣终于以令人眼花缭乱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

近年来,广元市朝天区通过农民夜校、特色技能班等形式,组织留守妇女学习麻柳刺绣技艺。 随着朝天区旅游项目的实施,马柳绣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旺季甚至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 文化扶贫变软实力为硬实力,马六乡做出了生动实践。

“现在来这里的游客很多,定制刺绣作品的人也很多。” 说到这里,张菊花脸上露出了抑制不住的笑容,“很多在外打工的人也愿意回来学习刺绣。我很欣慰,不用离开家乡就能有稳定的收入,照顾自己的家人。”照顾家人、照顾孩子,同时将这项技能传承下去。”

在张菊华看来,马六绣上的每一个图案都蕴藏着独特的文化和特殊的意义,体现着当地人民的美好愿望,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 “我会坚持下去,直到有一天我的眼睛发花,我的手发麻,我不能再绣了。”

李康封面新闻记者刘彦谷

本文地址:https://www.cixiucn.com/jiaocheng/1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