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回答

亚新网讯(记者郭志勇)悠扬的蒙古族民歌、精美的哈萨克族传统毡绣、脍炙人口的西王母神话、欢快的维吾尔族麦斯热甫……遗产资源涵盖民间文学、传统文化等10大类。音乐舞蹈、戏曲艺术、体育杂技。 近年来,随着旅游跨境融合,越来越多的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市场融合并蓬勃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晚宴”大放异彩。 9月26日,在“神奇玛纳斯·魅力帕米尔”第七届玛纳斯国际文化旅游节上,传唱了流传千古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作《玛纳斯》。 成为现场最受欢迎的节目。

内地游客方方说:“《玛纳斯》被誉为民间文学艺术奇观,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天能看到它活着,我感到非常幸运。” 和他一样,不少内地游客对新疆的桑纸画、阿德莱丝绸制作技艺、柯尔克孜族刺绣服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7月22日在亳州举行的第二届新疆温泉文化旅游节上,马头琴声悠扬,蒙古族民歌别具魅力,身着传统服装的蒙古族男子跳起了活泼、充满活力的萨乌尔登,精彩的表演引来了观众的阵阵掌声。观众的欢呼声连连。

来自湖北的游客吴子涵第一次听到蒙古族短调民歌,她感到很震惊。 2009年,短调民歌被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温泉县被命名为“蒙古族短调民歌之乡”。吴子涵也对托布绍尔的制作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表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出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是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遗产品开始与旅游紧密结合,如麦盖提县刀郎麦西热甫、呼图壁县哈萨克族斯布孜、新疆昌吉市花儿、昌吉市九湾三星子回族宴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各类旅游节庆活动,与当地农牧民的动态生活体验相结合,绽放出无限魅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及其对现代都市人的巨大吸引力,提升了旅游的内涵和品位,增强了旅游软实力。” 亳州市旅游局党组书记单丽萍告诉记者。

非遗项目带动旅游富民。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结合,还可以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增收致富。

2008年,哈萨克毡绣、布绣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如今,哈萨克民族刺绣已成为木垒县特色旅游产业的一大支柱。

10月4日,在木垒县哈萨克民族刺绣文化产业园,哈萨克绣工制作的各类刺绣制品制作精美,吸引众多游客驻足选购。 抱枕、绣花包、拖鞋……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绣品制作成旅游纪念品深受欢迎。

“木垒杨绣”是哈萨克传统刺绣与举世闻名的苏绣相结合的新产品。 原来的哈萨克手工刺绣产品实用、档次低。 为提高传统刺绣产业的市场定位和经济效益,木垒县政府从苏州聘请苏绣专家。 他们结合哈萨克刺绣的雄伟特点,创作出具有新疆民族特色、精美绝伦的刺绣作品“胡杨绣”。 文化魅力和收藏价值。 哈萨克民族刺绣文化产业园正在建设成为全县刺绣旅游纪念品交易中心和新疆重要的刺绣集散地,形成产业化带动、规模化生产的格局。

本文地址:https://www.cixiucn.com/zhenfa/1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