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回答

中国刺绣文化与历史

刺绣起源于人们装饰自己的需要。 据历史传说,黄帝时代就有彩绘图案的记载。 也就是说,远古原始人类就懂得如何利用色彩来美化自己。 首先将颜色涂在身上,称为“显身”; 然后进一步纹在身上,称为“纹身”; 后来,它被画在衣服上,进而发展为衣服上的刺绣。

《尚书》说,虞舜的衣服颜色各异,上衣有六种图案,即日、月、星、山、龙、虫;上衣有日、月、星、山、龙、虫六种图案; 下衣上有六种图案,即宗衣、海藻、火、粉米、皮毛,共十两种图案,称为十章。 刺绣至少有两种(指刺绣)。

周朝《礼记·祭义》说:“古时,天子、诸侯皆有公职养蚕,蚕熟时献茧缫染。成红、绿、黑、黄等颜色,认为是“毛茸茸的物品”(即用不同颜色的丝线在衣服上绣出各种图案)。

据《辞海》解释,“黼”字解释为古代服饰上所绣的半黑半白的图案; “黻”字解释为古代服饰上绣的半绿半黑的图案。 至于“文章”二字,在古汉语中,用青、红线绣的称为“文”,用红、白线绣的称为“章”。 其实,“文章”一词在古时就是“辉煌”的意思,后来被用来比喻。 “文”的另一义是指绘画,与“粮”同义。 《礼记·月令篇》说“文绣有恒”。 据注:“文,指画。古代祭祀服装的上衣是画的,下衣是绣的。” 总之,刺绣起源很早,自古就有。

商代已有专门的纺织、缝纫工业。 丝绸织物受到皇室的重视。 商王室有一位文官,名叫“女蚕”,专门负责蚕务。 最早的刺绣形式是锁绣。 迄今为止见到的最早的刺绣是荆州战国楚墓出土的“龙凤虎纹绣”。

后来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更多的刺绣品。 例如,马王堆西汉文物中就有绣丝棉袍、黄绣袍、红菱绣袍等。 甘肃武威东汉墓出土一件丝绣品。 地绣采用极细的绣线,这是前所未有的; 汉代王崇祥的地方织锦中,没有双手不灵巧的女子。 作品是肉眼可见的,看起来一点也不夸张。

汉代的刺绣大部分是锁绣(即辫绣),当然也有少数项目是平绣。 据《史归记》记载,三国时期,吴国领袖孙权屡屡平定魏、蜀失败。 打仗的时候,他总希望能找到一个善于绘画的人,能画出山川、地形、兵阵的形象。 后来宰相赵达有一个妹妹,非常擅长绘画,心灵手巧。 她纤细的玉指间,能用彩丝织出云龙蛇纹的锦缎。 赵达将自己的妹妹介绍给孙权,并称她为赵夫人。 孙权让她画九洲群岛、河流湖泊、平原山峦。 赵夫人说:“画的颜色容易褪色,不能长久。我可以在各国的官帛上绣制,可以画五帝、江海、城都在阵型的形状。” 地图绣好后,他将其呈给孙权。 吴王见了,大喜。 当时人们称之为针(绣)绝活。 因此,历史上流传着这幅刺绣画是三国时期赵夫人创作的。 可惜这幅刺绣没有保存下来,只能留给后人推测。

敦煌第125-126窟出土北魏绣佛像残片。 为一佛二菩萨图,下有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光阳王字样。 梁辰友为绣像撰文赞叹,序言:“我制作一尊绣像无量寿佛”。 可见,到了六朝,刺绣的应用不仅在衣着服饰上,还开拓了佛教刺绣和刺绣的领域。

佛绣在唐代也很盛行。 《法源竹林》记载:“康显庆之际,西京建庙宇二十余间,内宫仿其遗迹,一框绣绣像,举之惊人。”高达十丈,眼神恐怖,光芒无与伦比,这是最大的绣像。” 诗人杜甫的《酒八仙歌》中有句“素锦长斋绣佛,醉后常喜逃禅”。 这也反映出唐代绣佛的普遍性。 服装刺绣在唐代也开始流行。 据《旧唐书·后妃传》记载,“宫中为妃子庭院做织锦、刺绣工作的工人多达七百人”。 宫里如此,官僚们当然互相效仿。 后来连皇帝都觉得太过分了。 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他下旨:“锦织绣消耗了太多妇女的劳动……以后,一律采用织绣图案。” 例如龙、凤、麒麟、狮子、天马、煞神、大锦等都禁止制作。 至于长寿朝鲜白锦和大小花锦缎,仍是按照惯例制作。 各级官员接到通知,不得相应招待。 错误的。 然而,皇帝的圣旨却抵挡不住历史车轮的前进和时代潮流。 刺绣非但没有被禁止,反而向前发展。 除传统的辫绣外,发展平针、缠针,技法有套针、拼接针、线绣、平金法、金圈、银圈、金锁、铺绒、叠丝、贴丝等。 套管针、切割针和滚针就是在这一时期创造的。

宋代时期,政府部门设立文秀院。 上至皇帝,下至百官,无不穿着绣衣。 根据官衔,各类服饰都有明确的规定。 由于政府的倡导,民俗日益盛行,刺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除文秀院外,还设有刺绣科,专门按图案刺绣各类绘画艺术品,分为山水、亭台楼阁、人物、花卉、羽毛等题材。 从此,刺绣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用服装艺术,一类是欣赏艺术。

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刺绣工匠的艺术素质不断提高,绣针动作、刺绣方法都有了很大的创新。 屠龙的《靠盘御史》这样描述宋绣:“宋代的闺绣,画山水、塔楼、花鸟,针工精细,无露缝。有时将丝剖开,只用十分之一丝。二是所用针细如发丝,故人物五官十分清晰,丝色光彩夺目,神形完整,设色搭配胜于绘画,女红手灵巧。 ,而她指间的春风,实在是可望不可及。”

明代书法家、画家、鉴赏家董其昌也高度评价宋绣的成就。 他说:“宋代刺绣色彩精美,无论山水、人物、花鸟,都栩栩如生,别具一格,亮点胜过画作,女子刺绣如春风拂面。” ,能超越画家的笔墨。”文震亨的《长武志》也说:“宋绣针法精细,色彩精美,光彩夺目。 山水有远近之趣,花鸟雍容华贵,亲切活泼。 绘画时必须隐藏一两个。 宋代,刺绣技术高度发达,著名刺绣工匠纷纷脱颖而出,如当时的四白、莫林、七美等人。台湾博物馆收藏了宋绣观音像,绣出仙佛会像、老子绣像、老子骑牛像绣、秋葵蝴蝶绣像、梅竹山鸟绣像、知县庆生像绣像、沐浴像绣像盐池、刺绣黄泉(第五代工笔画家)花鸟画等,这些都是刺绣的杰作。

元代,大部分城市都设有文绣局。 从南宋到江南,元朝建立后,知识分子要么留任,要么隐居庄园。 地主文化在中国南方兴起。 纯观赏性刺绣流派以模仿刺绣、书法、绘画为主。 它与民间刺绣工艺分离,与绘画艺术相结合。 平绣拼接技术的细化和创新发展。 彩线网绣的技艺十分成熟,在刺绣上有自己的风格。 明代北京已有刺绣作坊。 由于染织技术的精进,彩色丝绸的颜色和色调也得到了多样化的发展。 大多数妇女都擅长刺绣,她们为家人刺绣。 收藏、欣赏精美刺绣已成为上流社会的一种时尚。

民间刺绣脱离了实际生活,成为一门独立的欣赏工艺。 江苏鹿香园顾氏家族继承了宋元时期的刺绣技艺。 他们以古今名人的字画作品为底色,将蒲草、胎毛等多种材料运用到刺绣画中,图案精美,用料精致自然,刺绣造型优美,风格吸收了西方浪漫主义突出透视效果,使风格享誉全球。

清代的织绣技艺仍分为官方和民间两种形式。 官织集中在素有江南三织之称的南京、苏州、杭州。 他们用最尖端的技术生产帝王官员的用品,制作出技术水平惊人的作品。 城里出现了出售刺绣工艺品的商店,许多画家参与了刺绣图纸的设计。 刺绣种类繁多,以生活用品为主流。 绣品远销日本、东南亚、欧美等地。 “直率的女人都是倒霉的,而坚强的女人则无所不能。” 精致绚丽的风格,家家百花齐放,形成了全国各地具有地方特色的刺绣体系,如苏绣(安徽)、蜀绣(四川)、粤绣(广东)四大名绣。 )、湘绣(湖南)。 清道光元年,丁佩撰写了第一本刺绣书籍《刺绣手册》。 清末,西学东传。 沉寿融合西方写实表现手法,创造了“仿真刺绣”,针法多样,立体效果丰富。 沉寿还是一位杰出的刺绣教育家、艺术理论家。 他曾多次传授刺绣,并口述撰写了《雪寰刺绣手册》。

本文地址:https://www.cixiucn.com/zhenfa/1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