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回答

苏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苏州特色产业的瑰宝。

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被誉为“中国民间刺绣艺术之乡”,是苏绣的发源地之一。 近年来,镇湖通过加强人才培养、推动数字化转型、聚焦产业融合,为传统非遗产业赋能增势,带动苏绣产业不断“破圈”。 如今,苏绣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日益成为新时代“江南文化”不断传承的生动载体。

第十五届中国刺绣文化艺术节

“数字化”赋能传统刺绣迎来变革

花窗雕栏间,绣锦前,绣娘手中握着银针和彩线。 她平静而轻松,轻轻地、慢慢地捻着……位于苏州高新区太湖之滨的镇湖,是苏绣的发源地之一。 在这里,家家户户都有绷架,家家户户都有刺绣。 千百年来,苏绣这一古老技艺被心灵手巧的镇湖绣娘们代代相传。

走进苏州镇湖的“刺绣街”,只见数百家刺绣店鳞次栉比。 镇湖作为“苏绣”的重要发源地,曾有“八千绣工坐物”。 如今,新的创意理念和业态让这里走上了转型升级之路。 镇湖绣娘们用一针一线,让传统刺绣之乡焕然一新。

苏绣青年工匠姚涛是“绣二代”。 从小接触这个行业,让她认识到“只有创新,才能发展和传承苏绣”。 为了突破苏绣传统经营模式,拓展销售渠道,姚涛开启了非遗直播间“云销售”模式。 通过向消费者展示苏绣工艺品的特点和制作工艺,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并购买苏绣产品。 直播间的人流量也从一开始的十几人迅速增加到七八百人,最高人数达到了两万多人。

“目前,我们直播平台的粉丝数量已经从0人增加到了5万多人。除了原来的工作室之外,我们还新建了一个以千里河山为主题的刺绣艺术馆。”绣花工的数量从几个人发展到了30多人,团队也从以前的个体作业发展到了六人的团队。” 姚涛告诉记者。

新生代刺绣师姚涛在直播间介绍苏绣作品

据苏州高新区工作人员介绍,苏绣传统工艺自从“接入互联网”后迅速“升温”,订单络绎不绝,吸引了近百名当地“绣老太太” 60多岁,甚至近90岁。 有了额外的收入,平均每天可以多赚近百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传承人姚建平表示:“数字化是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手段。直播为文化传承提供了新思路,让观众更近距离地接触绣娘,从而弘扬‘工匠精神’,促进工艺品与时代、市场相融合。”

近年来,为推动苏绣产业数字化转型,苏州高新区推出全国首个苏绣数字云平台“云上苏绣小镇”,让非物质文化产品“看得见”、“摸得着”。 ”和“可携带”在线。 “去”; 激活直播传承新平台,入驻抖音、哔哩哔哩、小红书等新媒体,探索培养非遗人才、引进非遗艺术品等新模式。 推动传统苏绣与时尚文化融合,旅游、数字收藏、跨界联动展示等领域频频亮相,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活力。

政策支持加强人才梯队培养

2006年,苏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推动苏绣文化保护传承,加快青年苏绣人才培养,今年3月,“针灸青年收藏·艺术联盟”在镇湖街道成立。 这是一个服务苏绣新生代的产业联盟,汇聚了苏绣行业30多位有代表性的青年人才。 他们分属于技能培训、艺术设计、展览策划、亲子体验、电商直播等不同领域。 艺术联盟的成立,为镇湖苏绣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通过成员间的交流合作,集体力量带动了苏绣人才队伍的升级,激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新活力。

此外,苏州高新区携手南京大学等机构共建中国刺绣研究中心(苏州),通过引进高校智力资源,推动苏绣创新发展。 打造“云上苏绣”非遗直播中心,通过线上直播将非遗与现代生活连接起来,搭建专属于新一代苏绣的平台,推动集体化、规模化、产业化新一代苏绣的发展。

苏州科技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镇湖街道党工委书记周景伟表示,近年来,镇湖街道推动创意转型、创新发展。依托优势资源发展苏绣。 这里,新一代工匠蓬勃涌现,形成了推动民间工艺发展的“后浪”。 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方法诠释苏绣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续写指尖百花盛开的传奇。

苏绣新商业空间新集文创旗舰店

为推动苏绣产业创新发展,构建多层次苏绣人才培养体系,苏州高新区出台多项举措,促进苏绣传承与创新发展。 支持辖区中小学开设苏绣兴趣班和俱乐部,鼓励苏绣从业者到校园传授苏绣知识和技能。 。 鼓励苏绣从业人员提高学历,给予最高1万元的学历提升补贴。 定期面向公众开展苏绣研究项目,建设苏绣体验工坊,开展全年龄段苏绣手工互动体验活动。

苏绣一直是苏州高新区的金字招牌,是苏州文化的亮丽名片,是“江南文化”的杰出代表。 苏州高新区党工委宣传部部长李志军表示,下一步,高新区将依托一系列新出台的举措,更好地服务和支持苏绣人才,推动苏绣文化保护和传承,推动苏绣产业创新发展。

市场导向鼓励自主品牌建设

过去,传统苏绣多以家庭作坊形式传承,存在规模小、管理粗放、缺乏品牌意识等问题。 它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挑战。 为了冲破“重围”,适应时代的需要,不少刺绣工匠也开始在品牌建设上“发力”。

在镇湖的“苏绣之乡”,有一位独一无二的“绣人”沉德龙,他是苏绣产业化、品牌化的领军人物。 1996年,沈德龙从苏州刺绣研究所辞职后,成立了自己的刺绣艺术工作室。 他对工作室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聘请职业经理人负责营销,而自己则专注于创作和带徒弟。 十几年来,他创办的苏绣工作室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刺绣生产和销售公司之一,其刺绣产品也进行了严格的市场细分。

“品牌经营的一个关键是产品标准化,但刺绣工艺品很难标准化生产。” 沈德龙说,经过长期摸索,他提炼出了一套产品质量标准,包括技术难度,从五个级别,为每件作品划分了等级,为不了解的广大群众提供了一套鉴定依据刺绣产品。

被誉为“苏绣皇后”的姚建萍也非常重视品牌建设。 “打造‘姚队’,打造‘姚品牌’。” 这是姚建平在球队初期的目标。 秉承“与时俱进”的理念,这支平均年龄仅25岁的设计运营团队,研发推出了手表、手机壳、笔记本等一系列生活化、年轻化的审美产品。 在团队策划的“星火瑶绣”非遗生活展中,《淀湖送别图》、《荷光掠影》等经典苏绣题材作品以及家居装饰、手工绣衣等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近40,000名参观者。 品牌荣获2017年“新工艺运动十大品牌奖”。

“我们不断加大刺绣文创产品的研发力度,比如手表、珠宝系列从设计到生产都是自主研发,都是立足生活化、平民化路线,重点培育市场”。 团队。 设计总监李文波告诉记者。 目前,“姚牌”文创产品销量正以每年三倍的速度增长。

苏州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支持省、市、区三级大师工作室建设,奖励优秀苏绣企业贡献,鼓励企业开拓电子商务市场,培育苏绣自主品牌。” 2023年,苏州刺绣小镇荣获江苏省特色小镇评价。 目前,苏绣小镇拥有从业人员8400余人,绣花店400余家,个体工商户近2000户,年产值近15亿元。

镇湖苏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苏州高新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一步,镇湖苏绣产业将继续坚持走传承与创新并重的发展道路。 通过加强技艺传承、拓展市场渠道、创新产品设计、深化产业融合等措施,镇湖苏绣必将焕发出新的光彩,带动区域经济。 为发展和提高区域文化品位、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作出更大贡献。

文化产业周刊记者 张娇娇

通讯员 杨振秋兴 张金娟

本文地址:https://www.cixiucn.com/zhenfa/2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