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凸显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传统儿童帽子的设计多为轻盈活泼,结构不拘一格,造型生动夸张,色彩明快跳跃。 许多儿童的帽子都配有银饰和铃铛,当孩子戴上它们时,铃铛会发出叮当作响的声音。 这不仅具有装饰性,而且具有功能性,可以让家长随时听到铃声,防止孩子跑得太远。 。 在民俗中,老虎是震慑各种邪恶力量的保护神,几乎伴随着所有孩子的成长过程:虎形枕头、虎围兜、虎肚兜、虎袖、老虎玩具,尤其是虎头帽、虎头。鞋。 ,曾经是每个孩子童年的必备品。

虎头帽不仅款式极其丰富,而且老虎的造型也千差万别。 有的采用刺绣、拼布等平面手法描绘老虎图案,有的则依靠堆叠、裁剪构建立体老虎造型。 一个可爱的孩子头上戴着一顶生动的帽子。 虎头帽大概就是“虎头虎脑”这个成语的由来。

图片来自网络

民国末年至建国初期的湖南、湖北地区,流行一种相对固定款式的虎头帽。 银色的补丁被用来代表老虎的面部特征。 额头上饰有四个吉祥银帽字。 除了常见的“长帽子”“人民万岁”之外,还有“人民万岁”、“人民英雄”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这种虎头帽的造型和装饰手法高度统一。 在造型各异的虎头帽中辨识度极高,自成一类。 但是,如果你仔细比较的话,你会发现它们绝对不一样。

以下是这样一顶虎头帽的复制过程

原始虎头帽解析

1、拟仿制的原虎头帽整体造型及银饰与本文所研究虎头帽的典型特征一致,但帽后的装饰以针绣为主,与此类儿童帽子常用的贴片刺绣技术不同。

正视图

侧面、背面

2、部分刺绣工艺详解:原件刺绣部分采用彩色丝线。 分析平绣中绣线的捻度和粗细效果。 原件应将一根双捻丝线劈成两根单股绣花线,然后将两根1/2丝线并在一起使用。 锁绣部分直接使用整股双捻绣花线。

平绣

锁绣

3、缝制工艺分析:根据原帽子后中缝处刺绣的完整程度可以看出,大部分刺绣完成后,将两片对接在一起,然后在帽子处进行刺绣。添加接缝使其完整; 至于其他部件,首先将每个小件的外扣和内扣分别闭合,最后将它们组装在一起。

后背中心缝

缝纫和组装部件

第二准备阶段

1、材料准备:根据原面布选择厚度相近的黑色斜纹棉布,里布为锈红色平纹棉布。 帽子边缘的装饰花边需要使用传统的丝带,质感柔软细腻,而普通的当代编织花边则使用较粗的线,因此质感较厚。 老银虎五官贴一套,及相应颜色的丝线绣花线。

2、白布样:用坯布样修正第一版的缺点,然后确定版型。

3、确定花样:根据修改后的第一版制作每块花样,并按原尺寸1:1描绘绣花花样。 这种儿童帽子的主体是两个对称的帽片,没有单独的帽尾,长腰果形帽顶,一个虎面片,两个虎耳片。 虎脸缝有银色五官,留白,没有任何图案。 其余的作品都绣有花朵和蝴蝶。

帽子上衣

帽围裁片

三个复制过程

1、图案转印:传统绣花图案有的直接用墨线在绣地上绘制,有的用图纸打孔,刷白粉漏印。 这里,我们选择比较简单的水可擦复印纸,用铁笔描画,转印图案和图案。 印在黑色织物的正面。

2、刺绣针法详解:这款儿童帽子的刺绣属于民间风格,图案简单,针法自然。 它并不刻意追求精致和细腻。 只需使用小型手持式绣花担架即可,既保证了刺绣的流畅性,又不需要占用空间。 土地,使用方便。

民间最常用的刺绣是平绣,这是一种将绣线平放在绣地上的刺绣方法。 平绣最常见的类型是齐针,在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刺绣中可以看到。 齐针采用直针,针迹严格按照图案边缘起落。 每一针排列紧密、均匀,既不重叠,也不露底。 直针的针迹方向可分为水平、垂直和对角方向。 实际操作中,对角线方向的针迹操作比较容易。 在盘旋枝的位置,将斜针转动以跟随形状。 这种技术称为“针绕”。

当用平针迹表达颜色过渡时,请使用颜色配准技术。 苏绣、蜀绣等精细装饰刺绣,采用多层次的过渡色彩和细绣线,尽可能隐藏边界,追求细腻自然的融合色彩渐变效果; 而其他民间刺绣和少数民族刺绣则更喜欢突出犬齿的交错长度。 为了套色效果,需要选择较粗、颜色区分明显的绣花线,两种颜色之间的长针和短针有规律地穿插。 这种技术被称为“木梳”。 这就是最初刺绣时将两股单股绣花线组合使用的原因。 这样不仅使绣线变粗,还有助于表达木梳组特殊的桃色效果,并避免整根绣线扭曲,导致丝线光泽不够。 统一的缺点。

一般情况下,缝线不宜太长。 当加工较大面积时,需要根据结构、纹理或颜色区域分成小绣片。 比如这张图中叶子的针太长,绣花线太松容易卡住变形。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短直针在按压和固定长线的同时表现出叶子的纹理。 这种技术称为“针刺”。

锁绣是汉代以前出现的一种古老的刺绣针法。 这种刺绣方法在宫廷和民间广泛使用。 锁式线迹是一系列链式线迹,线迹短,坚固耐磨,非常适合刺绣日常用品。 单锁绣易于转动,善于表达线条。 多条锁绣排列整齐、紧密,也能表现块面。 这里采用的是最常见的“单套锁绣”。

绣花图案成品效果

3、裁剪制作:完成所有绣花图案后,将各个部件裁剪出来。 请注意,需要为切割件保留适当的缝份。

帽顶和虎面与外布和里布缝制成单独的部件。 扣下摆时,外层布料吐出1毫米。

4、后脑勺中间拼接:两片帽带拼在一起时出现后脑勺的弧度。 拼接后,弧形绣品无法拉伸,徒手绣较难达到平滑的效果。

5、做包边:参照原版的包边工艺,添加丝带、贴边、滚边。 镶嵌前,需将直丝带拉出,并根据帽边的弧度熨平,使其弯曲顺畅,不收缩。 使用 45 度斜角布料制作贴边和角撑边。 将边缘折好后,用衬里扣住。 衬里扣应缩进约1毫米。

6、缝制:从反面用圈针将帽围、帽冠、额片组装起来,熨烫、整理,帽子的主体结构就完成了。

7、整理完成:装上虎耳,缝制银饰,复制虎头帽。

总结:这顶虎头帽子的复制过程中得到的教训如下:

1.开始复印前仔细观察非常重要。 从材料结构到工艺顺序,一切都需要一一详细分析和理解。 必要时应反复试验,以达到理想效果。

2、使用小型手持绣花担架进行绣花时,需要将绣花担架的圆周尽可能夹紧,以保持绣花地面紧密。 刺绣过程中,不要夹住之前绣过的部分。 这需要在刺绣之前设计每件作品。 根据地面的分布位置,选择合适型号的绣花担架。

3.复制品所用的银色五官比原版稍大,放在原版大虎脸上只能相互挤压。 这个问题在复印前就应该考虑到,并提前进行相应的调整。

老银的虎面贴是稀有老件,难找,价格昂贵。 我们完全可以自己打造五官更加生动的虎头帽。

参考:

1.《雪寰绣谱图解》。 (清)沉寿口述。 张謇编. 王宜军译注.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4年

2.“数百种刺绣针法的简史与演示”。 年碧华。 狮子书。 2003年

3、《清代银饰图鉴》。 王金华.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年

参观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于1988年开始筹建,2000年经北京市文物局批准正式成立。 是中国第一座专业服装博物馆和集收藏、展示、科研、教学于一体的文化研究机构。 旨在服务社会,为教学科研提供专业资源,成为民族服饰文化基因库。 向世界传递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和深度,成为中国服饰文化交流和研究的良好平台。

民族服饰博物馆现有展厅面积2000平方米,设有少数民族服饰馆、汉族服饰馆、苗族服饰馆、金工珠宝馆、锦绣蜡染馆、奥林匹克服装馆、和图片厅,以及教学用。 以及用于学术交流活动的多功能厅,以及可以与观众互动的中国传统服饰工艺厅。

民族服饰博物馆收藏了中国各民族的服装、配饰、布料、蜡染、刺绣等一万多件。 还收藏了近千幅1920年代、1930年代拍摄的彝族、藏族、羌族民族服饰的极其珍贵的照片。

博物馆积极开展民族服饰文化、现代设计等教学、科研等活动。 从服装文化研究、服装设计研究、服装技能传授等方面探索博物馆研究与教学实践、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新思路、新途径。 博物馆设有民族服饰文化硕士学位授权点,也是学院博士项目的科研和实践基地。

民族服饰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 被正式授予“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外事交流基地”称号。 为传承、创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挥重要作用。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英华东路2号北京服装学院综合楼A座3层

电话:010-64288067/010-64288261

网址:

邮箱:bwg@bift.edu.cn

邮政编码:100029

传真:010-84250852

0
收藏0

本文地址:https://www.cixiucn.com/shipin/3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