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回答

蒋昌义1943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湖南湘乡。 专注于宣传海报、水粉画、油画。 1966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历任上海艺术设计公司干部、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常务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绘画艺委会主任。 1993年移居美国。

1992年至2000年,作品《Reverage》、《Friends》、《Autumn》等在上海、香港、台湾、新加坡、美国等地展出,并参加香港佳士得(Christie's)中国当代油画拍卖年复一年。 其作品被香港、台湾、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美国等地买家收藏。

诗意具体--论蒋昌乙的油画艺术

文丨李超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蒋昌邑作为中国当代杰出的写实画家,逐渐选择并确定了自己的艺术对象。 他的艺术视角聚焦于诗情画意的江南。 同时,他还创造了一个和谐、紧密的意象世界:典型的江南女性形象、小桥流水、人的风景……这些似乎都成为了他艺术中的情感符号。 20世纪90年代移居美国后,他逐渐强化了这一艺术符号的感染力。 以具有浓郁中国韵味的江南女子形象为核心,形成了蒋昌仪独特的诗意具体的艺术格局。

《栀子花》

事实上,在20世纪80年代,蒋昌邑就已经是中国专业创作和研究机构的领军人物和代表性画家,在中国画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随着当时中国油画单一题材风格的结束,他的一些代表作以其细腻的写实笔触和新颖的艺术观念再次引起画坛对写实风格的热切关注。 蒋昌义以谦虚平易的为人以及诗意的艺术情怀赢得了众多的朋友和观众。 他的写实油画向我们展示了他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发现的另一个美丽世界。 这是一个美丽的时刻,也是中国风土人情的感人片段。

“思考”

他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如此难得的艺术审美互补,值得我们细细欣赏和欣赏。 画中的江南女子安静若思,盛装打扮,手捧鲜花,驻足冥想。 它们与近景的亭台楼阁和远景的自然田野相得益彰,形成了令人陶醉的田园气息。 他们显得那么安静,似乎还保留着空虚的联想。 以及对生命之源的向往。 画家力图营造出一种诗意具体的关于中国江南风土人情的图案,提炼出视觉张力和色调,静静地吸引着观者,形成独特的韵律与神韵、气息与灵魂。

《春风绿江南》

就画家自身的“经历”而言,“在题材选择上,一要感兴趣,二要熟悉”。 由此可见,江南妇女的艺术形象是画家兴趣和熟悉程度的艺术积累。 张从一开始,在自己熟悉的传统文化情境中寻找素材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创作理念。 这种诗意意境来源于艺术家对江南刺绣的兴趣和发现——“从苏州等江南地区的民俗来看,女孩子不到十岁就开始学习刺绣,绣出各种刺绣,作为嫁妆的一部分”。结婚时送给亲朋好友表示祝贺,它不仅是一种礼物,也是一种彰显心灵手巧的方式。

《持花的女人》

因此,相关的笔触和表现在他的乡村油画系列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随着江昌邑对江南文化的兴趣和熟悉,他所画的形象范围逐渐扩大:枕头、肚兜、腰带、烟袋、帽子、鞋子、荷包、围裙、衣服、香包、披肩、桌围、帐篷的边角、门帘以及主题图案,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取材于龙、凤、松、鹤、鸳鸯、蝠、鹿、羊、鱼、荷、梅、兰、竹、菊等。石榴等待来象征和表达吉祥如意、长寿欢乐、百年良缘、富贵长寿、满堂金玉、贵子连绵、年年丰收等吉祥喜庆的寓意。 。

“韵”

画家对这些传统文化遗产充满了对“江南水乡情怀”的追忆。 他写道:“时光流逝,社会发展,现代生活延伸到各个领域。用石板、石头铺成的路,被沥青、水泥取代。相反,现代服装早已取代了朴素的衣服。随着生活的次数和次数的增多,创意素材的收集增多,昔日江南水乡特有的气息和文化气息逐渐淡去,昔日的印象再也找不到,只能在记忆中隐藏得很深。

“美好时光”

幸运的是,画布可以弥补这种缺失和遗憾,可以重现记忆中过去的场景。 ”可见,画家试图借用当地传统的图形元素来取代传统的古典内涵,进一步体现了他新的乡土油画形式语言的结构方法和表现方法。古老的江南风情及其环境,依托体现了艺术家无尽的情怀和向往,是他无法割舍的精神家园。作品中的图像处理和空间营造,展现了艺术家对诗意江南的感悟。

《龙凤呈祥》

显然,艺术家希望在架上艺术实践中赋予写实绘画一种新的审美体验。 即用写实具体的手法勾勒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俗细节,并通过一系列当地妇女形象和空间场景将其串联起来。 它孕育出浓郁的乡土气息,从而在视觉审美心理过程中深刻体现出我国江南文化独特的人文内涵——这是蒋昌邑油画艺术的独特之处,也是画家留给后人的重要艺术回味。观众,这使得诗意具体再现的艺术感染力成为画家在现实艺术探索中的重要艺术价值。

“纳福”

具体写实不仅是画家艺术思想的载体,也是画家探索架上绘画形式语言的途径。 我们知道,在从古典主义到现实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宗教的、历史的、世俗的等各种类型的图像,都使用以逼真再现为特征的现实语言,阶段性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也经历着历史性的转变。 在中国当代油画的历史进程中,“革命”战争题材也经历了写实油画语言的转变,从苏联风格到民族化的尝试。 题材油画创作经历了“文革”时期艺术发展的红、光、亮时代,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逐渐引起许多艺术家对写实主义造型语言的深入思考。

“每年都绰绰有余”

其语言转型的一个潜在方向是为普通的物体和景观赋予人文诗意和审美形态,淡化社会关注,转向个人体验。 事实上,20世纪后期的中国实力派画家在探索具象油画时常常思考和探索的创作命题,与蒋昌彝作品特有的庄严、抒情的绘画风格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在中国当代油画的历史进程中,学院派写实题材也经历了油画语言的转型,赋予写实形象新的创作理念。 从苏联风格到油画民族化的尝试,风景、人体等学院派写实形象一度在油画题材创作的主流中失去了应有的艺术品味和时尚。 到了20世纪后期,风景、人体这类油画创作逐渐摆脱了原来写生或实践的限制,开始表现出独立的审美情趣和绘画语言的价值。

《桥头堡》

重要原因之一是传统文化思想中写意精神的回归。 这是启发许多艺术家对造型语言进行深入思考的主导思想。 在长期的艺术探索过程中,蒋昌邑从江南民间汲取艺术灵感,始终将自己的绘画指向人杰地灵的地方。 同时,他也将自己的艺术感受融入到自己所画的艺术之中。 没有粉饰、美化物体的痕迹,也没有宏大场面的渲染。 留下的是纯真自然的形象,以及浓浓江南风情的生活气息,天真美丽的人物形象和清新淳厚的色彩运用。 独特的光线处理和细腻生动的笔触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深邃的庭院》

作品展现了画家独特的创作技巧,这种创作技巧不以情节为基础,而是以人物的刻画和环境氛围的表达为基础。 由此,逐渐演变为相关的艺术符号,使观众意识到文明发展中时空的错位,并焕发情感。 精神上需要回归自然。 蒋昌义曾写道:“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改变了一切。包括刺绣、剪纸等在内的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将不再那么广泛流传,有的将不再流行。”甚至渐渐迷失。

《包着包子的女孩》

长期以来,我一直非常感兴趣并孜孜不倦地希望通过油画这种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来表达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的主题。 通过刺绣、剪纸等民俗文化主题作品的创作,塑造中国现代女性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不断传播者的形象。 描写他们平和、冷静的外表下隐藏的火热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善良、勤劳、聪明、内敛、朴素的特质。 视觉表象的描绘触及人们的内心活动。

“微风”

事实上,正是这些形式语言实践的命题,让蒋昌邑选择了这样古老而富有诗意的人文景观。 换言之,在《江南女子》这样的形式载体中,画家对于人文环境的图式已经得到了恰当的心理投射。 他的愿望和理想,他的寄托和期盼,使他画中的人物、风景成为艺术家在油画中的表达。 对形式探索的新关注。 联系在于学院派油画表现手法的经典视觉体验。 对于蒋昌义来说,他认为“用笔”的技巧和经验对于图像创作至关重要。

“幻想”

从画家的角度来看,画布上留下的痕迹和效果是非常有价值的。 颜料是通过画笔直接在画布上“画”、“画”的。 “油画颜料在干燥之前是半固体的,可以是薄的,也可以是厚的。” 、薄、厚、快干、慢干等,结合不同性质的各种调色油的使用,可以适应绘画过程中的各种需要,产生丰富的变化。”多年来,通过积累丰富的创作经验,蒋昌义熟练地掌握了写实油画造型中生动的用笔方法,同时逐渐显露出自己的个性和趣味,轻松的大笔涂抹和微妙的小笔勾勒,变化多端。并相互联系,形成丰富、自然、明亮、生动的艺术效果,洋溢着东方文化的诗意和神韵。

“闲暇”

因此,画家的“用笔”技巧通过自己的作品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画笔的运用,直接影响画家意图的表达、风格的形成、个性的表现。” 在这种写实语言“用笔”观念的影响下,写实图像和油画的常规表现语言发生了转变。 众所周知,在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意象和人体意象都不同性质、不同程度地与抒情表现因素联系在一起,也经历了各种历史变迁。 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传统到现代新古典主义的发展; 从巴洛克艺术的华丽变形,到印象派光影瞬间变化的描绘,都给我们留下了重要的笔触经验和风格。

《绣花姑娘》

蒋昌邑在当代众多以表现江南题材为主的画家中独树一帜,因为他的艺术形式体验是宝贵而真诚的,而不是表面的装饰性处理。 画家从还原真实的体验出发,不仅运用生活的积累,而且赋予其理性的秩序,形成作品的含蓄之美,将观众带入意境深远的艺术氛围中。 思想的表达和图像的象征意义就像弦上的箭,导而不射,让人思考。 这是画家的基础。 由于传统文化遗产的力量和魅力,他画中的艺术形象充满了持久的乡土情怀和生命力。 在“忆江南”的痕迹中,可以感受到令人难忘的艺术共鸣。

《站在门口的女孩》

在蒋昌义的相关作品中,其油画语言转型的一个潜在方向是对场景和画面的概括,形成造型的简单化倾向; 而色调、笔触的表达则预示着造型语言的装饰倾向。 事实上,具象风景和肖像艺术中存在着丰富的非具象的主观表现因素。 如何建立自然题材到形式题材的转变,是艺术家追求形式美的关键命题之一。 在写实绘画的理念上,艺术家赋予了具体的写实油画新的精神表达的可能性,生动地体现了作者对提炼写实语言的表现空间的宝贵探索。

《迎接春天》

因此,对这样一幅风景的整体人文环境的感受,使得画家在具体的形式语言的创作中,尝试借用风景、静物等油画中的传统图形元素,代之以古典内涵,进一步转变自己的认识。的油画。 形式语言的新结构和表达进一步深化为架上绘画艺术图案人文内涵的重新架构。 这样一种自由流动的情感空间,其实就是油画图案的人文结构。 它突破了对普通油画形式技法的探索。 具象元素被生动地肢解,成为具有强烈视觉美感的语言元素。

“知己”

通过作品的展示,观众可以与画家一起体验和共鸣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 因此,蒋昌义的作品为我们今天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来重新诠释原本属于中国乡土风情的写实绘画。 蒋昌邑的油画探索之所以具有“诗意具象”特征的重要核心在于对传统文化因素的创造性阐释、重构和变异,以及对属于画家特有的自由和纯粹想象的事物的改造。 或对镜、或倚窗、或刺绣、或弹琴……由于系列的积累,其造型趋于概括与凝练,形式变得自由奔放,情感激昂。和真诚的。

《采莲图》

在画家所描绘的华丽的服饰、古朴的庭院、传神的表情背后,观众能深深感受到无尽丰富的传统意象和表现色彩——这是画家诗意写实艺术风格的典型部分,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的意境和意境。文化精神是潜在的艺术主题。 事实上,无论是江南人物,还是其他表现对象,画家都沉浸在这种形式语言的自由创作过程中。 在颜料的厚重与自由流动​​、起伏的肌理之间,画家用笔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色彩淡泊清新,挥洒自如,画面和谐安详,充满了缠绵的诗意想象。 蒋昌义依靠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只有传统意象中的图形和色彩在他的画中升腾和闪耀。

“余音绕梁”

画家创作的乐趣之一在于既定基调和偶然效果的微妙转变。 这种对造型活动中理性与即兴平衡的把握,给他带来了绘画中的痛苦与喜悦、紧张与放松、张力。 松树都不同程度地显现在画面上。 画面上留下的痕迹是直接和间接绘画方法的油画语言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这些形式语言的表达,其实就涉及到了新架上艺术。 实用的建议。 这些新的艺术实践命题仍然根植于画家内心深处的传统文化情结。

“赏心悦目”

这是他写意油画的主要文化遗产。 这些艺术母题一旦成为图形与色彩的组合,画面的内容就会从传统的图像元素进一步改造,逐渐成为语言纯净的图像世界。 20世纪90年代以来,蒋昌义进一步修改和重构了江南风情。 他的笔触细腻丰富,色彩清新明亮,形成了艺术家对江南文化神韵与精神的视觉形象的重新诠释。 在某种诗意、梦幻、神秘的联想和回味中,实现了现实形式与传统写意精神的兼容并蓄。

《聆听钢琴曲》

“多元文化格局是当今社会的特征之一,我们必须吸收和学习国外艺术发展的教训和经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创造具有民族风格的现代艺术作品。” 这就是画家正在做的事情。 蒋昌亿的油画作品是他在跨文化环境和情境中丰富的生活经历和艺术实践中获得的重要经验的最好证明。 作为中国学术界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之一,蒋昌邑仍然是一位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家。 他逐渐提炼了自己的具象艺术的精神和风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格局,形成了清新、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格。 典雅的具象绘画风格将现实主义对生活的关注与表现主义对自身情感的反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诗意而具象的艺术面貌,成为典型的中国当代油画艺术风格之一。

《红鲤鱼齐聚》

迄今为止,蒋昌邑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具象写实风格享誉画坛,受到国内外艺术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同时,画家从更深更广的层面思考和体验着自己的艺术和风格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信所有喜欢他作品的热心朋友和观众都会对蒋昌义的油画艺术致以诚挚的祝福。 他的艺术影响着每一个有中国文化情结的人,因为他向社会呈现的每一幅诗意具体的油画都是艺术家灵魂的真诚写照,传递着艺术生命永存的福音。

本文地址:https://www.cixiucn.com/zhenfa/11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