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回答

“每一种刺绣都有自己的特点,苏绣美丽、细腻、精致;粤绣色彩鲜艳;蜀绣工整;京绣大方;而湘绣则可以用‘霸气’来形容,你能感受到从刺绣中展现出‘霸气’风格并不容易。” 林爱卿说道。

过去,我们谈论“光荣的门楣”。 门楣是嫁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门楣刺绣是否生动、细节是否精致,是婆婆评价儿媳受欢迎程度的重要“标准”。 当然,嫁妆还包括婚纱和其他衣服。 通常未出嫁的姑娘会在袖子、领子等布料上绣上很多剪线,装进盒子里带到婆家。 “以前衣服上的刺绣只是一幅画或一个故事,而不是现在机器生产的对称图案。”

刺绣,又称“针”、“针指”、“绣花”或“女红”、“女工”,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18000年前,北京山顶的穴居人遗址中就出现了骨针。 可见,缝纫、拼布在当时的日常生活中已得到运用。 距今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西安半坡出土了泥石纺车。 考古学家表明,当时的人们已经将植物纤维纺成线。 商代的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桑、蚕、丝”的字样,一些战国、汉代的古墓中也确实有精美的刺绣作为随葬品。

“农耕社会的妇女,通常擅长纺织和刺绣。现在,在一些农耕地区,仍然可以看到妇女们在忙于农耕后,在阳光下刺绣,将绣线缠绕在手腕上。” 林爱青早年曾到贵州采风,“女孩6岁12岁就跟妈妈、奶奶学刺绣,但那只是针线活,一般要针线6年,而且她不会直到12岁才开始学习刺绣,然后她就会自己打理自己的嫁妆。”

过去,儒家礼仪强调女性的“三从四德”。 女人结婚之前,“不出家门”。 她的闺房也是一间绣房。 她会在各种材质的布料上绣上美丽又有意义的图案,无论是成衣还是嫁妆。 这一传统导致了刺绣大师的大量涌现,许多精美的刺绣制品已成为当今重要的文化遗产。

用针写字

在悠久的历史和广大地域的融合发展中,民族文化的差异,使刺绣形成了不同的分支、不同的风格。 每个分支都有自己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工艺。 特别是明清时期,地方刺绣品种全面发展,形成了顾绣、苏绣、蜀绣、湘绣、粤绣、京绣、汴绣、鲁绣、瓯绣、苗绣等众多名绣。羌绣等,造型多样。

“古代最著名的刺绣是苏绣,最有文化的刺绣是顾绣。” 顾绣并非某个地区的刺绣,而是因明末顾氏女亲戚擅长刺绣而得名。 顾绣呈现的是一种文化,是一件艺术品。 顾氏刺绣所用的丝线和基材都是上等的。 临摹的唐宋字画也非常昂贵; 而顾家的子孙“日常生活必须从多种来源中进行选择”。 后来顾氏衰落,无子嗣养,顾绣便商业化,招收绣工。 林爱青说:“男人们都会去找顾修做文件夹。以前的文件夹都是三段的,可以装信件、钢笔之类的,文件夹上可能会有一些图案,或者是诗词、山水。所以,大多数顾先生的刺绣作品非常有文化,不会装在钱包里卖。”

过去,男人用笔画画,女人用针画画。 一件刺绣作品质量的好坏,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图案是否生动。 心灵手巧的妇女可以自己画图案,绘画能力较差的妇女可以买现成的图案临摹刺绣。 “图案是绣稿,有点像剪纸,卖绣线的地方都有卖。古代甚至还有人走街串巷卖图案。”

原来,柳条是用来在绣布上画图案的。 柳条像木炭一样燃烧,可以绘制得非常精细。 过去也用柳枝来画眉毛,故又称柳眉。 “图案画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绣品的生动程度。比如动物,最重要的就是眼睛,绣得好的话,就会非常逼真、栩栩如生。”

生活刺绣艺术

林爱卿拿出了她早年在湖南张家界收集的一块未婚女孩的肚兜。 深蓝色底布上用黄线“勾勒”出蟋蟀、凤凰等图案。 没有其他颜色或色块。 肚兜的四个角上镶嵌着一小块粉色的软缎,软缎上绣着精美的刺绣。 “张家界原本是一个比较偏远的地区,所以他们只在一些地方做一些最精美的刺绣,而其他地方则采用非常实用的刺绣技术。苏绣通常需要将一根丝线分成20根线,而湘绣则不会分裂所以湘绣的美就在于它的粗犷。”

最具活力的刺绣是桂绣。 过去很多人认为桂绣是少数民族的生活刺绣,算不上高雅。 但现在最具生命力、保存最完好的却是桂绣。 “湘绣、苏绣等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不再使用了,只有桂绣还在,有的男人会绣。”

贵秀一个非常有趣的传统作品是背扇,它也可以用作背包。 “一般三代人都用一把背扇。少数民族结婚比较早,有的女孩还没绣完背扇就出嫁了。她妈妈会告诉她,‘让你女儿继续绣吧。’”

本文地址:https://www.cixiucn.com/cixiutu/1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