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回答

经济管理社会观察2016年第13期 63 梯田文化对哈尼族服饰的影响分析 红河州博物馆,云南蒙自 661100 摘要:梯田文化是哈尼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哈尼族以梯田为主要自然环境,服饰讲究实用。 在功能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服装文化。 这是梯田文化在服饰发展中的体现,也是哈尼族通过服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结果。 关键词:梯田文化; 哈尼族服饰; 影响 CLC分类号:J5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16(2016)13-0063-02 哈尼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及东南亚、缅甸、泰国、缅甸北部山区。老挝和越南人口约193万。 中国有哈尼族143万多人。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元阳、红河、绿春、金平县是哈尼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 服装这个词的内涵非常广泛。 它包括人们穿着的衣服(上衣、下装)、鞋帽和各种装饰品,以及文身和各种化妆品、颜料等。服装是人类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自从脱离动物界以来就知道穿衣服了。 虽然服装的出现主要是出于保护身体、遮风挡雨等实际需要,但服装的发展变化也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互动,是人类主动适应自然的结果。 这尤其体现在少数民族的服饰上。 红河哈尼族的民族服饰是当地自然环境的产物。

红河州山地地形适合发展梯田农业。 在梯田农业的大社会和自然环境中,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哈尼族服饰。 梯田文化及其内涵 云南大部分山居民族都能耕种梯田,但红河南岸的哈尼族一定是最早大量耕种梯田、技术精良的人。 。 梯田的修建是哈尼族先民为了生存与自然斗争的结果。 哈尼族“是青藏高原北部游牧部落与云南高原南部稻作部落——彝越族融合而成的新型稻作民族”。 当哈尼族先民历经千辛万苦到达哀牢山南段广大地区时,土地肥沃、灌溉条件良好的河坝地区已被原住民农耕民族占据。 姗姗来迟的哈尼族先民只能在山区或半山区定居。 这里河流纵横,沟壑密布,山峦起伏,绿树成荫,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 哈尼族为了生存,不得不与自然作斗争。 而且他们认为,山下山谷气候炎热,瘴气多,而山区则冬暖夏凉。 气候温和,有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他们可以到山里狩猎、采集来获取副食。 ,而且下山耕种、采集粮食都很方便。 定居于此,是哈尼族梯田农耕生活的理想选择。 千百年来,哈尼族先民利用这里优越的自然环境,孜孜不倦地开山辟地,在山峦叠嶂中修筑梯田,一代又一代,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梯田文明。 哈尼族视梯田为生计之本,通过梯田与自然沟通。 哈尼梯田文化是以梯田为最基本物质载体、以梯田农业为轴心构建起来的民族文化。

哈尼族以梯田农业闻名。 他们“河梯田-村寨-森林”的生产生活环境、独特的用水方式、对森林的崇拜、节庆庆典、生活仪式、服饰、歌舞、文学等都体现了他们的文化传统。梯田。 水稻作物的影子。 哈尼梯田文化是人类利用自然、遵守自然规律的典范。 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统一、人与人之间的高度和谐。 在长期的梯田经营过程中,哈尼族逐渐形成并严格遵循一系列生态保护、水利管理、乡规民俗、宗教祭祀等雕刻引水、祭祀神灵等措施或习俗。森林,蕴含着严格的科学意义。 同时,无论是哈尼族内部,还是哈尼族与其他民族之间,互相帮助,谦让有礼,创造了人们和睦相处、共同维护和发展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梯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可见,梯田是哈尼族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哈尼族服饰作为人与自然接触的中介,自然在各个方面都体现了梯田文化的影响。 梯田文化对哈尼族服饰形式美的影响 “自画像之父”德国画家丢勒曾说过,“真正的艺术蕴藏于自然之中,谁能挖掘它,谁就能掌握它。” 服装造型的形成和生活的自然环境是它的首要基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哈尼族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适应自然环境,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梯田文化。 梯田是人类适应生态环境、把握其规律的体现。 它们也是哈尼族社会历史发展的缩影,成为哈尼族社会生活的轴心。

哈尼族的服装来自于自给自足的梯田耕作。 各地各支部的服装虽然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上衣短而紧,下衣宽松而宽松。 上紧下松的特点,特别体现了哈尼族服饰对山地自然环境和梯田农业的适应。 红河上千亩梯田,蔚为壮观,奇幻无比。 它们是哈尼族人民勤劳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他们呈现的线条富有节奏感,变化无穷。 梯田随山势起伏,形成一条环山带。 它们彼此层叠并交织在一起。 它们震撼人心,深刻影响哈尼族的艺术审美。 哈尼族在服饰上的艺术审美运用主要体现在服饰的图案上。 由于红河地区山势蜿蜒,地形复杂,哈尼族支系众多,服饰差异很大。 但其装饰图案却带有梯田文化的印记。 与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哈尼族服装,特别是女装的所有边缘,如领子、袖口、裙子、裤腿等处都要有装饰。 不同的是,哈尼族的这些装饰几乎都遵循梯田图案的装饰美规则,充分展现了梯田文化的审美意识。 领口钉上一排排银色气泡,并用金纸线镶边,形成梯形; 斜驳领上的金边多为长排的花边,排之间相互靠近,形成梯形。 哈尼族不知不觉中就受到了梯田文化的影响。 梯田文化对哈尼族服饰主色调的影响黑色是哈尼族服饰的主色调。 他们视黑色为美,视黑色为庄严、神圣、吉祥的护身色。 中国史料中对哈尼族的黑色服饰有零星的记载。 (明景泰《云南图录》记载:“日本人与溥满相似,男子头戴发髻,头缠白布,女子头戴发髻。”)头部外露,饰有花饰。布作髻,黑布裙。

”(清乾隆)“景物盖宽布帕,衣盖长筒。 有些领导者没有领子。 他们穿着裤子,衣领上饰有贝壳。 作短管项链。”(清道光)《普洱府志》记载:“暂发现宁儿、思茅、塔朗黑巢。 他们慵懒而温柔,衣服是深色的。 这些史料表明,哈尼族古代服饰与现在的服饰进行了对比。 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从古至今,黑色一直是服装的基调。 如今,随着民族服饰的不断变化,哈尼族任何时候祭祀活动的主人都必须穿着黑色的衣服。 平时穿汉服的人,在礼仪场合必须穿黑色服装,否则会被认为不严肃、不礼貌、不吉利。 正如本文开头所提到的,民族服饰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结果,体现了少数民族对自然的敬畏和主动适应。 哈尼族把黑调山林视为生命的摇篮,主要是因为他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和梯田农耕的社会经济。 水是梯田农业的血液。 如果没有森林,就没有水源。 除了直接提供梯田的命脉水源之外,还为哈尼族提供了丰富的采集、狩猎资源,这是哈尼族对物质生产和生活的依赖。 因此,与山林融为一体的黑色,才是民族的生命色。 从服装美学的角度来看,哈尼族的穿着灵感来自自然和体现历史文化的艺术。 在梯田文化的熏陶下,以黑为美的民族审美观体现了哈尼族山峦般的深沉和厚重; 以自然山水、日月星辰作为服饰中的审美图案,表达了哈尼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梯田文化对哈尼族服饰服饰之美的影响抬头仍见山,低头仍见山。 山川河流是哈尼族的美丽(续第65期经济管理与社会观察2016年第13期)。 65 性别、公平、透明、坚持实事求是。 ,圆满完成考核工作。 3.4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 在考核过程中,要确保各部门和员工的工作目标与企业整体经营战略目标相一致。 考核原则上必须公平、公正、公开; 同时,要做好绩效面谈、绩效申诉等工作; 最后,绩效考核结果应与薪酬等级挂钩,作为确定薪酬支付的依据,确定准确、公平的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考核工作不仅仅是人事部门的工作; 公司自上而下全体人员的参与、制定和实施。 3.5注重评估结果的分析利用。 绩效评估最重要的一点是评估结果必须得到正确分析和有效利用。 因为考核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改进和提高绩效管理。 因此,企业应将考核结果运用到人才选拔、岗位变动、晋升等人力资源管理中,同时,也应将各部门的考核结果运用到政策制定中。 在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方面,考核能够真正为企业管理层所用。 结论 总之,现阶段我国企业绩效考核还存在很多不足。 企业管理者应该正视这些不足,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提高企业绩效考核的水平,促进现代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1]袁凌,沈志霞,肖世英。 绩效考核目标导向对企业员工不道德行为的影响研究[J]. 软科学,2016(02):88-92。 [2] 李亮. 平衡计记分卡与经济增加值在企业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以云集团为例[J]. 《经济学人》,2016(01):139-140。 (上接第63章,在哈尼族的内心世界中,山河水极其重要。山上有树,有树的地方就有水。崇拜山神和水神在性质上是完全等同的)因为哈尼族的生存环境是由森林(水源)-村庄(生命)-梯田(生机)组合成的生命交响曲,因此哈尼族发展出了“阿洛欧宾”这样的神话情结,即建树姑娘(人)化作参天大树(森林),有了森林,有了生命之泉,哈尼族的梯田就成了生命的音乐。因此,在哈尼族妇女眼中连绵不断的山川河流和丝带如银的河流永远是画不完的画面,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服装文化主题,他们手中的服装图案有层层叠叠的山峰,时而红色,时而绿色,有时是金色的。 裙摆、袖口、下摆、裤腿处均饰有山角形线条。 向四周延伸。 随之而来的是起伏的波浪和同方向流动的水的出现。 这些“河流”有时是绿色的,有时是红色的。 哈尼族是一个长期生活在山区的民族。 将大自然的具体意象概括为色彩缤纷的服饰图案,揭示了哈尼族朴素的生活方式和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在哈尼族眼中,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鸟树木、水生动物,都充满了神的智慧。 服饰上每一个精美的图案都再现了哈尼族对自己美好生活的描述。 哈尼族妇女擅长刺绣、挑花、补布。 他们用灵巧的双手将自然物体转化为更加抽象的几何图形,不仅提高了服装的整体视觉美感,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审美趣味。 哈尼族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将自然形象简化为适合生产的抽象形象。 他们喜欢将各种几何图形有序排列,形成简单的图案,具有鲜明的韵律和美感。 方形、三角形、流苏、漩涡、水波纹等通常用在上衣的领子、后背、门襟、袖子等处。 简洁大方的刺绣条纹、菱形、流苏用在腰间显得庄重、优雅,方形、三角形、水波纹用在上衣背面则显得活泼迷人。 哈尼族图案主要采用一些鲜艳明亮的颜色,如白、蓝、黄、紫、绿、红等,与整体服装的黑色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以巨大的视觉冲击力。 。 综上所述,梯田文化是哈尼文化的重要体现。 以梯田为主要自然环境,哈尼族基于服饰的实用功能,形成了独特的服饰文化。 这是梯田文化在服饰发展上的体现,也是哈尼族通过服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

参考文献[1]林耀华. 民族学通论[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2]史俊超. 哈尼族与“氐羌制度”[J]. 民族文化,1978(5):23。 [3] 李宁. 魅力无穷——哈尼族服饰文化解读[A]. 哈尼文化系列2[C].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张元: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部红河馆员,主要从事民族文化研究、文物保护和民族文化宣传工作。

本文地址:https://www.cixiucn.com/zhenfa/1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