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回答

一、传统服饰的特点

中国自称为“服装王国”。 《周易》曾写道:“黄帝、尧、舜垂衣而治天下,建天下”。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服饰的基本体系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基本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需要。 在发展变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下特点:

1、服饰的社会等级森严

封建社会历来强调“有贵贱之别、有年长有少年之别、有富贵贫贱之别”。 服装不仅是为了遮盖、保暖身体,更是为了区分人们的身份。 例如,清代王冠上小冠珠的有无以及所用宝珠的颜色和大小,都可以显示不同的官衔和身份。 对于普通人来说,还可以通过穿着长袍和短夹克来区分自己的不同社会地位。 正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尽管穷困潦倒,但为了维护自己的身份,他仍不肯轻易脱下“又脏又破的袍子,好像十几年没有补洗过”。作为一个学者还有“尊严”。 人分为三等,衣服分为五种颜色。 中国人历来习惯以貌取人。 正所谓“只重衣不重人”。

2、服装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

由于受“旧的东西好,旧的东西好”等保守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服饰普遍趋于保守,服饰款式继承多于创新。 人们匠心独运地致力于服装局部的装饰和美化,特别是在服装材质、色彩、花纹、图案的点缀以及刺绣、镶色、滚边、贴边、波纹、系带等装饰手法上。 不要厌倦它的“复杂性”。 中国服装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色彩、图案、造型的象征意义。 例如,根据古代“五行”、“五方”、“五色”理论,黄色象征着四方所守护的中心,代表着至高无上的尊严,因此黄袍就成为了皇权的特殊象征。 。 至于民间服饰纹样、纹样的象征意义更是多种多样,名称也有很多。 常见的有“莲(莲)年有余(鱼)”、“三羊(阳)开泰”、“六(鹿)结合(鹤)春”、“吉(戟)庆(磬)”等。和愿望”、“满屋子(莲子)、孙子(花生)”等等。 这些吉祥图案、图案的出现和广泛传播,是传统思想和宗教迷信在人们服饰和生活中的综合反映。 也体现了淳朴善良的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表达了对子孙后代幸福的祈愿。 对幸福生活的强烈渴望。

3.款式单一、剪裁平整、面料单一、辅料较多

中国服装历来采用扁平廓形、直筒剪裁,宽带、宽袖、高髻,及及地裙。 比如蟒袍、龙袍、宫廷袍等都是扁形、直线裁剪的,款式比较单一。 由于传统儒家思想、封建礼教和保守审美意识的影响,在服饰上体现出美感被掩盖,反对人体的暴露。 整个人的身体都被一层层的长袍包裹着。 例如清代出现的旗袍,立领上扬遮住脸部,衣身庄重修长,下襟收拢。 并且由于东方人体固有的平面性,中国传统服装都是平面剪裁,不强调人体的特点,反而很难塑造人体的美感。 由于我国地理环境、生产力和工艺水平的限制,中国传统服装的面料以天然棉、麻、丝为主,与以羊毛为主要原料的西方服装有较大区别。 同时,中国传统服装的配饰也比较复杂。 例如,藏袍上附有各种真假首饰,腰刀、火镰、鼻烟壶等小型生活用具,以及“嘎乌”等宗教护身符。 ,华丽珍贵,令人眼花缭乱。

2.传统服饰的现代化

张岱年先生在其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论文中写道:“今天,理学时代早已过去,应该建立中国文化的新传统。事实上,中国文化的新传统已经正在形成。”已确立的。” 张先生所说的中国文化新传统,是指近代中国出现的有别于传统文化的新文化。 中国服装的改革者虽然没有像文学革命那样提出清晰响亮的口号,但那段时期大胆穿衣者的举动,本质上是服装领域的一场革命。 这就导致了中国新服装、新服装文化的开放,并逐渐形成了中国服装的新传统。

这里所谓新服装传统,是指在设计、剪裁、工艺等方面区别于传统服装、体现现代生活的服装。

中国传统服饰有这样的缺点并不奇怪。 它是在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中国古代以农业为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文化结构以时间为基础,强调“天地之大,天地之久”,所以服装多用宽衣。 大腰带包裹全身,崇尚自然,追求“隐形的衣服”。 而且由于受封建礼教和儒家思想的影响,人们普遍趋于保守,不易接受新事物,隐藏自己的本性,掩盖了人体的美。 当世界上没有更先进、更进步的社会制度时,中国传统服饰是优越的。 当西方国家进入工业化社会后,服装迅速发展。 首先,巴黎成为欧洲的服装中心,随后第一家高级时装店诞生。 与此同时,中国社会发展缓慢,就像冬眠一样。

鸦片战争后,欧式西装首次进入中国。 其宽大的身躯和宽袖变得越来越窄、越来越短,“大翼”头饰被去掉,高鞋底也消失了。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倡导中山式男装,这是对中国旧帝制宫廷服饰的根本性服装改革。 20世纪初,女性开始进入学校、进入工厂,越来越多的人进入社会。 因此,一些妨碍工作和运动的传统长袖长袍被废除,代之以短袖、合身的日常服装。 到了20世纪中叶,我国大中城市的服装也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型和转型,改变了服装行业的落后局面。 20世纪后20年,随着中国经济腾飞、现代化步伐加快,服装的转型和变革迅速扩大到全国大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 因此,可以说,中国传统服饰在20世纪发生了全面、根本性的变化,进入了服饰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然而,一提到传统服饰,人们就会想到旗袍的传统元素:立领、纽扣、刺绣、锦缎……这样一成不变、千篇一律的设计作品,却成了“古装的复制品”、“文化的出土”。遗物”。 这样的服装可能更适合作为表演服或正装,但对于受现代文明和时尚文化影响的人来说则较难接受。 上海APEC会议引发“唐装”热潮。 流行的“唐装”几乎都是丝绸、锦缎、大花、挂毯镶边等材质,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创新。 可以说,这种设计并没有从本质上理解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内涵,因此并没有成为经典,一直被保留下来。 还需要加以改进,吸收新的服装语言,使这种民族服装既具有东方特色,又具有东方特色。 也符合世界服装流行趋势。 千万不要简单地把老祖宗的东西拿出来发展起来,说这是为了弘扬民族文化。 重要的是要把我们的传统服饰与现代生活方式、现代审美情趣等结合起来,创造出既是中国一流又是世界一流的产品。 民族服饰使其可以长久使用。

因此,如何进一步完善传统服装,创造新的服装传统,成为摆在我国服装行业、设计行业和企业家面前的重大课题和难题。

几年前,国际时尚大师克里斯汀·迪奥在T台上推出“中国风”,吸引了世界对中国服装的关注。 五千多年悠久灿烂的文明和服饰文化不仅让外国人着迷,也让中国人民认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民族审美情趣是一个时代文化背景的产物,每个时代的文化都是那个时代经济政治经济的集中体现。 封建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了封建时代服饰的等级文化特征。 随着经济、政治发展的多元化、国际交往的频繁、社会文化的宽松活泼,服装也从传统的庄重、单一的风格转向现代的轻盈、多样的风格。 生活节奏的加快,要求服装款式简单、适合运动、经常更换等。然而,传统服装因其不利于人体运动的特点,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生活的节奏,势必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节奏。被新的传统服装所取代。

服装的美来自于它的整体美。 笔者认为服装设计应做到色彩和谐、款式呼应、装饰得体。 同时,服装设计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和民族情怀,充分挖掘和利用西式服装的特点,这样既关注国际潮流,又表达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我们需要将中国服装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时尚中。 特别是在服装上要继续保持和发扬中国风,穿出中国风。 这是服装大国崛起的时刻。

本文地址:https://www.cixiucn.com/zhenfa/1779.html